3000人齐聚!六夫丁以“重构和共生”破局“中国杀虫剂”
2025年11月3日,厦门国博会议中心人声鼎沸,超过3000名农资行业精英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这场以“重构·共生”为核心主题的行业盛会,既是“2025杀虫剂应用技术创新大会”,也是六夫丁D8事业合作伙伴交流会——在害虫抗性持续加剧、行业内卷愈演愈烈的双重压力下,深耕杀虫剂领域19年的六夫丁,以一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深度的盛会,为“中国杀虫剂”的破局之路提供了清晰答案,更勾勒出农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行业困局:抗性与内卷双重施压,
权威声音凝聚变革共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监事长、《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
大会开场,行业权威人士的致辞便直指当前农资领域的核心痛点,为整场盛会奠定“破局求变”的基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监事长、《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农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要实现从“农药大国”到“农药强国”的跨越,必须破解两大难题:一是产能结构失衡、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内卷,二是创新不足导致的核心竞争力缺失。他特别肯定了六夫丁作为行业标杆的实践——始终以品质为根、创新为魂,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连续多年逆势增长,为行业提供了“以创新破内卷”的中国方案。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段又生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段又生则进一步剖析了行业“内卷”的具体表现:“相同制剂登记数量激增”“极端降价式无序竞争”正在消耗行业活力,而隐性添加、虚假宣传“黑科技”等乱象,更在摧毁整个产业的信誉根基。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动的“正风治卷,正本清源”行动与“一证一品”政策,并非行业发展的“紧箍咒”,而是引导行业回归合规经营、高质量发展的“救命索”。段又生强调,“一证一品”政策将推动80%的冗余商品名退市,这一趋势下,提前布局合规证件、坚守品质底线的企业,将成为未来市场的赢家——而六夫丁早已手握100多个合规证件,并计划两年内突破300个,其前瞻性战略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
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袁会珠研究员
整场大会的技术环节由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袁会珠研究员主持。他在开场时便点明,当前杀虫剂行业的首要挑战是“害虫抗性”,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术界、企业界与渠道伙伴的协同发力——这一观点,成为后续所有专家分享与企业实践的核心共识。
专家献策:抗性治理成核心命题,
技术创新指明破局路径
面对害虫抗性这一“行业头号大敌”,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专家们带来了详实的数据与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科学指引,也印证了六夫丁技术路径的正确性。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高聪芬
南京农业大学高聪芬教授长期深耕水稻害虫抗性研究,她在报告中用一组组数据敲响警钟: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高水平抗性已在江西、浙江、湖南等水稻主产区大面积蔓延,部分区域防治效果下降超50%;更严峻的是,由于隐性添加的滥用,原本作为“新希望”的新化合物,“今年抗性也已明显上升”。在这一背景下,高聪芬特别肯定了六夫丁“炼钻”等产品的稳定表现——这些产品凭借严格的品质控制与科学的配方设计,在多地抗性害虫防治中仍能保持高效,成为企业坚守创新、拒绝“短视投机”的直接体现。
华南农业大学徐汉虹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徐汉虹教授则聚焦蔬菜作物的虫害难题。他指出,蓟马、黄曲条跳甲、甜菜夜蛾等顽固害虫,已成为广东、云南等蔬菜主产区经销商与种植户的“心头患”。针对这一问题,徐汉虹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防控体系,创新性地提出“地面害虫地下防治”技术,并强调“选用无抗性或低抗性药剂”是关键。这一理念与六夫丁近年来推动的“作物解决方案”不谋而合——不再是单一卖药,而是根据作物场景提供“预防+防治”的全程服务。
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则从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出发,为行业指明了方向。他坦言,当前杀虫剂活性成分创新面临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因此“提升农药剂量传递效率”成为关键——通过高效助剂的科学配比、剂型的迭代创新,让现有成分发挥更大效用。杜凤沛以与六夫丁的合作成果为例:双方联合开发的11.6%氯虫·甲维盐纳米悬浮剂、36%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等产品,正是通过纳米剂型、专用助剂的创新,在田间防治效果上实现了“比传统剂型提升30%以上”,成为“制剂创新破抗性”的典范。
六夫丁破局:战略与产品双轮驱动,
从“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
在专家们勾勒的技术路径基础上,六夫丁正式发布了2026年战略规划与产品蓝图,以“守正创新”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破局模板。
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强
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强在致辞中强调,自2006年成立以来,六夫丁始终坚守“品质为根、用户为本、品牌为魂”的信念。面对“一证一标”的行业新政,公司早已做好准备:目前手握的100多个合规证件,是“合规经营的底气”;计划两年内突破300个证件,是“持续服务用户的承诺”。胡强表示,六夫丁不追求短期的“证件数量堆砌”,而是每一个证件都对应一款“经得起田间检验、对得起用户信任”的优质产品。
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品牌营销顾问、副总经理舒琼
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品牌营销顾问、副总经理舒琼则带来了更具体的“破局利器”——2026年,六夫丁将正式从“优秀杀虫剂供应商”,拓展为“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出三大核心作物解决方案:针对大田作物的“万亩康”方案,解决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全程虫害防控难题;专注水稻市场的“稻农悦”方案,精准应对二化螟、稻飞虱等水稻高抗性害虫;服务经济作物的“健乐甜”方案,覆盖果蔬、茶叶等特色作物的虫害防治需求。
围绕这几大解决方案和作物抗性难题,六夫丁还将在2026年上市26个全新产品,直击市场痛点:针对抗性青虫的溴氰虫酰胺系列产品,将于2025年12月率先登场,预计将成为“青虫防治的新标杆”;全面升级的杀螨剂“橘刃+蛮打”组合,解决柑橘、草莓等作物的螨类抗性问题;针对蚜虫的“月无伢”长效方案,实现“一次施药,持效期延长至20天以上”。舒琼同时透露,六夫丁未来的技术引擎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高效助剂的自主研发,进一步提升药效;二是飞防专用制剂的开发,适应现代农业“无人机施药”的趋势;三是小肽类生物类产品的落地,抢占绿色增产提质的前沿赛道。
产学研融合:小肽工作站揭牌,
抢占绿色农药新高地
大会期间,一场重要的产学研合作仪式成为全场焦点——“中国农业大学小肽应用教授工作站”正式揭牌。六夫丁董事长陈诺与中国农业大学杨新玲教授共同为工作站揭幕,标志着双方将在小肽类生物农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中国杀虫剂”向绿色、高效、高质量注入全新动能。
伙伴共生:赋能渠道赢市场,
数据与案例见证价值
六夫丁的“破局之路”,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渠道伙伴的“共生共赢”。大会现场,一场隆重的颁奖仪式温暖了全场——“50万以上零售商”“3000亩以上种植大户”“万亩大户”的代表们依次走上舞台,接受六夫丁的致敬与荣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伙伴们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六夫丁“与伙伴共成长”理念的体现。
六夫丁广西销售总监袁艳凯
六夫丁广西销售总监袁艳凯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与案例,展示了“产品+服务”双驱动的赋能成果:2025年,六夫丁在广西服务总次数达112882次,召开终端渠道销售会4272场,测产会议258场,平均亩增产14.76%。新疆一位9000亩种植大户,通过使用六夫丁“万亩康”方案,实现“虫害防治成本下降15%,亩产提升8%”;山东昌邑的大姜种植户,单季六夫丁产品销量突破500件,成为当地“大姜虫害防治的首选”;江苏一位经销商,与六夫丁合作后销售额增长400%,从“区域小户”成长为“当地龙头”。“我们不仅给伙伴提供好产品,更提供‘怎么卖、怎么用’的全流程服务。”袁艳凯表示,未来六夫丁还将推动服务的“立体化、数字化”,通过积分营销、大户群运营等新模式,帮助伙伴抢占市场。
未来展望:重构与共生,
行业未来取胜之道
大会最后,六夫丁董事长陈诺以“重构与共生”为主题,带来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度分享,为行业指明了“变局中的取胜之道”。
六夫丁董事长陈诺
陈诺坦言,2025年是农资行业的“动荡之年”:“一证一品”新政落地、农药新标签管理办法实施、大零售崛起,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压力背后,是行业“回归本质”的机遇——农资经营的核心,永远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本”。
他提出,行业破局需要完成三大转变:一是从“追求短期利润”转向“长期价值构建”,拒绝“低价竞争、以次充好”的短视行为;二是从“销售产品”转向“提供全程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防虫、增产、提质”的综合需求;三是从“单打独斗”转向“产业链协同共生”,厂家、经销商、零售商不再是“买卖关系”,而是“价值共同体”。
“从2016年200多人的小型交流会,到今天3000人的行业盛会,六夫丁的成长,就是‘重构·共生’理念的最好证明。”陈诺表示,未来的农资行业,不属于“赚快钱”的企业,而属于那些“聚焦作物、深耕服务、坚守品质”的企业。六夫丁将以“中国杀虫剂”的名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赋能渠道伙伴,与全行业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共生共赢”的农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