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付2373万元!蓝丰生化200名投资者索赔案落地
蓝丰生化
News Today
一场历时多年的投资者诉讼案终于尘埃落定,但这家试图借助光伏新能源实现逆袭的农药企业,身上还背着连续五年亏损的重担。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结案通知书,为蓝丰生化与200名投资者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画上了句号。根据9月19日,蓝丰生化公告,这起诉讼索赔案件已全部执行完毕,累计支付赔偿金及相关费用2373.80万元。
对于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14亿元的蓝丰生化而言,这笔赔付如同沉重负担上又添一根稻草。
诉讼落幕,账户解冻
9月19日,蓝丰生化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宋敬杰等200名投资者之间的诉讼事项所涉义务已全部履行完毕。这起源于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案件,最终以公司支付2373.80万元赔偿金及相关费用告终。
根据公告,这批诉讼案件包括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163名投资者索赔案,以及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的45名投资者案(其中6名投资者撤诉、2名投资者被驳回诉讼请求)。
此次结案也意味着相关财产保全及冻结措施均已解除,公司被冻结的8个银行账户现已全部解冻。此前8月1日的公告显示,法院曾冻结公司银行存款1918万元,实际冻结资金7.74万元。
连续亏损,深陷泥潭
投资者诉讼案的解决只是蓝丰生化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更深层的危机体现在公司的财务状况上。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蓝丰生化已连续多年亏损。2021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净亏损4.91亿元、3.21亿元、3.32亿元和2.53亿元;2025年半年报显示亏损0.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4.97亿元。
图源:大智慧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净亏损4477.89万元。不过,这一数字相比上年同期1.39亿元的亏损已收窄67.87%。
光伏转型,成败关键
在传统农化业务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光伏新能源业务已成为蓝丰生化减亏的主要希望。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0.89%,达到11.96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板块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解释称,“受2025年分布式光伏行业短期抢装潮影响,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承接较多订单,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故光伏板块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也有所提高”。
与光伏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丰生化的传统农化板块业务仍然未见起色。
公司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中指出,农化板块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业务表现不及预期,核心产品销量、售价及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面这一状况与2024年的情况一脉相承,当时公司表示“农化板块业务市场景气度不高,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毛利下滑”。
蓝丰生化近期还宣布投资3000万元设立厦门蓝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码光伏布局,正式进军新能源技术服务、开发与设备销售领域。
未来前景,挑战仍存
蓝丰生化成立于1976年,主要生产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四大系列产品,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然而,随着农化行业市场景气度不高,公司传统业务面临严峻挑战。
2010年12月上市的蓝丰生化,曾两度披星戴帽,分别是因2014-2015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于2016年4月27日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因2018-2019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于2020年4月27日再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尽管光伏业务为蓝丰生化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公司未来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光伏产业本身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公司近期再度遭遇法律纠纷。9月9日,蓝丰生化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被起诉,涉案金额为1123.32万元。这起合同纠纷案件为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公司的财务状况依然不容乐观。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总负债37.53亿元,所有者权益仅2.54亿元,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对于蓝丰生化而言,投资者诉讼案的结案只是一个逗号,而非句号。在“农化+新能源”的双主业战略下,公司能否真正实现扭亏为盈,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