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桃树细菌性穿孔病高发期,如何有效防治?
2024/8/9 11:19:21
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及品种有关。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菌暴发,重点是打药时间要对,桃树发芽前后用药预防,才能事半功倍,等高温高湿发病后用药已经没多大效果了。一、发病特征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桃树叶片、新梢、果实。1、对叶片的危害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叶面上这样的病斑多在叶尖或叶缘散生。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坏死,形成褐色病斑且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潮湿时病
叶片一般于5月间发病,夏季干旱时病势进展缓慢,至秋季又发生后期侵染。
病菌的潜伏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叶片病害潜育期当温度25~26℃时为4~5天,20℃时为9天,16℃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可达40天。幼果感染的潜育期为2~3周。随着果实长大,潜育期也长,可达40天。
桃细菌性穿孔病在高温高湿天气,尤其是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缺肥或偏施氮肥的晚熟品种郁闭桃园发生更为严重。一般来说,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日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就极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该病害一般在4月末5月初病害开始出现,在7-8月份病害较为严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