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苹果樱桃等为何难卖高价,因为还有3项工作没完成

作者:果树圈子 2024/7/3 11:44:10
水果产业链上从果园到餐桌的全过程中,水果种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如果水果生产出来后直接上市售卖,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苹果樱桃果农目前所做的,其实就是在售卖一种初级农产品,没有分级分选,没有采后处理包装以及随后的冷链储运,更没有长期销售后由质量稳定产生的声誉----品牌的加持,初级原料水果是不可能卖出高价的。 水果本质上是一种

     水果产业链上从果园到餐桌的全过程中,水果种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如果水果生产出来后直接上市售卖,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苹果樱桃果农目前所做的,其实就是在售卖一种初级农产品,没有分级分选,没有采后处理包装以及随后的冷链储运,更没有长期销售后由质量稳定产生的声誉----品牌的加持,初级原料水果是不可能卖出高价的。

图片

     水果本质是一种食品,但仅作为食品销售也难于卖出高价。水果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非必需品,它对我们的生活却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可作为礼品。作为食品不管怎么卖也不可能卖到太高的价格,但作为礼品,其价格是没有上限的,有时候是越高越受欢迎,因为这代表了接受礼品的一方更有面子。

      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处在销售原料的阶段,就是水果采收后或直接用篮子、框子、纸箱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出售,或采摘后经过简单分级,在冷库放一段时间再出售。但基本上在消费市场上是以原料的形式售卖。因为是产品原料,不同分散农户生产的同种水果,同批次或不同批次之间品质会有很大不同,消费者的食用体验很差。这种产品售卖的是其作为食品的基本价值,没有溢价产生。所以,价格不可能高,我们国产水果现在挣的是血汗钱。我们广大果农、果商的收益是有限的,很多人基本无力扩大规模,进一步做大自己的事业。

图片

图片

      但国外的情况与我们就大不同了比如美国,他们售卖的是水果商品。就是把非标准化的水果产品通过采后处理的流程技术做成相对标准化的品,再加上标准化的包装成为一种可批量化、标准化、质量可靠稳定的商品。由于他们的做法虽然售卖的仍然是水果的食品属性,但这种食品是一种由稳定、良好食用体验的商品,加之久而久之的品牌效应,所以,价格比中国的原料售卖高很多,收益也高很多,其中已有附加价值。所以,他们的果商、果农会有多余资金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成一个巨大的现代化产业。

图片

    日本的情况则最极致。日本售卖的水果很多已脱离了水果的本质属性,更多在售卖的是一种高档礼品。除了极致的水果品质,为了这个极致品质每亩产量要严格限制,每个果子的管理也精细到难以想象,每棵树只能结多少个果,有多少叶片,每天有多久的光照时数,采后多少天是食用的最佳时间等等。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水果的包装更是了不得。一个水果放在一个破纸箱里和一个水果放在有天鹅绒衬垫的精美木质礼品盒中,价格当然有差异了。这时候的水果产生了巨大的溢价和附加价值。所以,日本的水果很多都成为轻奢品。因而,日本的果农的收入超过了都市里公务员的收入。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中国的水果产业目前仍然处在低层次发展阶段。如何破局?首先思维方式或理念上要转变,我们有产业链的概念,不能只知道种树结果结出果来只是完成了水果产业链30%的工作,后面70%的工作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水果商品化即把初级原料类的农产品经过采后处理,包装、冷链储运等步骤将水果标准化。再就是,通过集约化和规模化做大产业,孕育和经营品牌,完成水果全产业链运营以增加附加值。最后,要吸引资本加入,搞规模化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或者现在的分散小规模种植但要有行业协会统筹,可目前这2件事很难落实,国情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