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可持续经作种植下的农资新市场
彩云之南,美丽的地方。
很多人对于云南的向往,可能源于《天龙八部》里对大理国的描写,源于杨丽萍的孔雀舞,源于美丽的泸沽湖,以及传说中神秘的“女儿国”。
但对于农资人而言,更大的诱惑来自于那万亿规模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来自于那独具特色的云花、云菜、云茶、云果、云烟、云药种植及其背后蕴藏的农资消费潜力。
但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茶叶、烟草、药材,楚雄都是农资人不容忽视的重点市场之一。
备受关注的经作大市场
楚雄州地处滇中要道,立体气候突出,土壤、气候、光热条件配合良好,年均日照时间2450小时,无霜期达220天以上,是云南省内发展农业绿色经济的一片沃土。2019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65.9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82.93万亩。其中,烤烟种植面积59.5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7.57万亩。
在楚雄的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56.39∶43.61。除了传统的玉米、稻谷等粮食作物外,楚雄还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的产业格局。
其中,蔬菜、芒果、葡萄、沃柑等经济作物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也支撑起了楚雄州规模庞大的农资市场。2019年,楚雄州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53万吨,农药使用量2945吨。
特别是元谋、禄丰的蔬菜,永仁县、元谋县的芒果、葡萄等,大姚的花椒、楚雄市的核桃等,更是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农资需求量,备受农资市场关注。
“楚雄的经作种类很多,除了蔬菜外,葡萄、芒果、花卉、沃柑的规模也开始逐步增加,种植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农资市场的潜力很大。”
“元谋的番茄,滴灌普及率高,特肥产品的比例能占到50%-60%;农药用量也比较大,每隔10-15天都会打药预防。”
“我们是做特肥的,更关注有灌溉设施的经济作物类的市场。比如说宾川的葡萄、元谋的番茄等。一个是作物经济价值高,户均面积大,种植户对技术有迫切需求;另一个是滴喷灌设施要普及,才便于特肥的使用。”
在采访中,不少厂商也都表示了对于元谋市场的关注,以元谋为代表的楚雄经作区是农资企业进入云南市场必须增量的市场之一。
147万亩蔬菜背后的农资新机会
在楚雄州的所有农作物中,以西红柿为代表的蔬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物。
据楚雄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楚雄州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冬季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以冬菜为主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至2019年,全州发展蔬菜147.57万亩,产量251.01万吨。
其中,元谋县和禄丰县是最主要的两大产区。
楚雄州统计局资料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州蔬菜累计总播种面积为66.3万亩,总产量为109.1万吨,蔬菜主产区优势明显。元谋蔬菜产量41.6万吨,占全州蔬菜总产量的38.14%;禄丰县蔬菜产量35.47万吨,占全州蔬菜总产量的32.53%,元谋、禄丰两县占全州产量超70%,元谋县蔬菜产量占全州近四成。
元谋是中国著名的冬早蔬菜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在20万亩以上,主要品种有番茄、洋葱、辣椒、黄瓜、菜豆、黄瓜等。其中番茄种植面积最大,现有种植面积4万多亩;黄瓜的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
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元谋的蔬菜一年可以种多季,每年的8月到第二年的1月,主要种植茄果类和其他蔬菜;1月至3月,轮作毛豆、甜玉米等;3月至8月会种植一些粮食作物,有些农户会在夏秋季节休息。
可观的种植规模和也催生了庞大的农资市场,无论是肥料、农药的施用量,还是种苗的需求量都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以番茄为例,番茄生长期长达3个多月,不仅需要肥效长的复合肥做底肥,还需要全水溶的水溶肥做追肥。一亩地番茄定植前施肥2—3袋复合肥;定植后,只使用水溶肥滴灌,5—7天冲一次水溶肥。此外,还要不定时地灌根、打药,以预防青枯病、茎基腐、根腐病、蚜虫、飞虱、根结线虫等常见病虫害。
在元谋、禄丰等蔬菜主产区,农资市场更是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很多农资经销商业务范围涵盖从种苗培育到农资产品销售再到农技指导,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
因为经济效益比较好,农户也舍得投入,再加上灌溉设施在绝大部分蔬菜基地的普及,以水溶肥、腐植酸肥、氨基酸肥料、海藻肥等为代表的特种肥料增长迅速,而复合肥的销量在逐年减少。
另一方面,因为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死棵问题严重,土壤改良、微生物肥料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农户的欢迎。不少企业和经销商在楚雄市场都开始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大了特肥在市场上的推广宣传。
林果种类多样,成为农资增量新潜力
在楚雄州的经济作物中,除蔬菜外,以葡萄、芒果、青枣为代表的水果也正在成为农资行业的增量新战场。
葡萄是元谋县继“元谋人”和“土林”之后的第三张名片,种植面积约为3万亩,产量约7万吨,产值约为15亿元。
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光照充足,热量丰沛,元谋是中国鲜食葡萄最早熟的地方,元谋葡萄在全国最早上市。每年2月份,其他区域的葡萄才刚刚冒出新芽,元谋的早熟葡萄就已成熟上市。
因为是在全国葡萄市场的空窗期上市,元谋葡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元谋县、永仁县的3万多亩阳光玫瑰、红提葡萄陆续面市,均价为6—18元/公斤,最高可达40元/公斤。
经济效益这么高,对于农资产品的投入自然也不少。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在元谋,不同的葡萄品种投入水平不同,阳光玫瑰亩投入高达3万元,红提的投入水平也在1万元左右,其中农资投入成本在5000—8000元之间,市场上很多高端特肥产品,销量都是在葡萄上。
因为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楚雄州也较为适合芒果的生长。其中,大姚县湾碧乡,芒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永仁县是云南省芒果种植产区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晚熟芒果产区之一,发展种植芒果面积达10万余亩。2019年全县芒果投产2.1万亩,实现产值7560万元;待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鲜果4.2亿斤。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永仁县、元谋县10多万亩红贵妃、台农芒果纷纷上市,均价为6—10元/公斤。经济价值高,农户也不吝投入,在楚雄,一亩芒果的生产成本在2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核桃、花椒、樱桃、青枣、沃柑等林果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种植种类更加多样化。
据了解,永仁县目前经济林果种植面积突破53万亩,其中芒果、樱桃、沃柑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21.5万亩,板栗13.9万亩,油橄榄5.4万亩建成芒果、油橄榄等万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6个。
在元谋县,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14.46万亩,其中核桃8.02万亩、板栗0.15万亩,花椒1.22万亩,蜜桃1.11万亩,凤梨释迦0.2万亩。海拔1350米以下的热坝区,主要有青枣、葡萄、龙眼、芒果、小粒咖啡、石榴、小枣等;海拔1350—1800米的半山区主要有小枣、石榴、板栗、柑橘等;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有核桃、板栗、石榴、苹果、梨等。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稳步提升,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9年底,大姚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0.6万亩,产量达3147吨,产值2.1亿元。
姚安县以“一村一品”为导向,大力发展山药、魔芋、百合、核桃等特色产业。2019年底,姚安县种植烤烟6.4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16.8万亩,水果2.9万亩,花卉种植1万亩。
品类丰富且规模壮大的林果种植,带动了农业投入品的市场规模,植调剂、水溶肥、杀菌剂、叶面肥、转色肥、防晒产品等新型产品的销量不断提升,楚雄州农资市场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结构调整,经作种植走向可持续发展
在楚雄州,乃至整个云南省,经作面积的面积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基地大户在逐渐增多。
“浙江人到元谋种葡萄,周口人到元谋种黄瓜。”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元谋包地种蔬菜和水果,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土壤生态退化、过量施肥施药的问题。
比如说在元谋,因为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土地得不到休养,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再加之恶劣气候的影响,番茄种植出现了严重的黄化、死棵、烂苗现象,导致番茄的产量和效益变得没那么乐观,种植面积在不断减少。
据了解,2016年元谋番茄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2017年上涨至7.3万亩左右。2018年,因为种植成本高、难度大,销售价格不理想,元谋大番茄种植面积下降了40%左右;2019年,大番茄种植面积继续下降至3万亩左右。
大番茄的面积在减少,小番茄的面积在增加,椒类面积在扩大,黄瓜棚在增加,在过去的两年,元谋蔬菜呈现出了多元化种植的趋势。
从近两年来的种植情况来看,元谋的蔬菜开始向水果和花卉转移,比如无花果、葡萄、芒果、橙子等;蔬菜面积由番茄独大扩大到洋葱、椒类、黄瓜、紫甘蓝、西葫芦、甜玉米、毛豆等几大主要经济作物。随着化肥、农药等成本上涨,很多基地土地也走向多元化种植路线。
不仅仅在元谋县,在楚雄市、永仁县、姚安县、禄丰县,在整个楚雄州,种植结构潜移默化的改变和调整都已经在悄然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是农资投入品的结构调整。
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进行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客户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生态种植。比如说云南金诚种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独创了“秋栽冬收,风险小;轮作深翻,病虫少;深沟高墒,根系好;三股滴灌,吸收好;大棚种植,卖相好;养根补钙,裂果少;补充中微量,花叶黄叶少;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好;生态可持续,共同来引导”的可持续种植解决方案。
比如说为更好地服务基地客户,不少经销商开始下沉终端,真正落地技术服务,为种植户提供种植解决方案;也有不少经销商开始涉足种植、冷链物流和农产品销售,往产销层面延伸服务。
在楚雄州,经济作物的种植方向已经转向了可持续种植,行业趋势的这一变化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农资市场里,要想实现突围,品牌必须紧跟行业趋势,创造新的细分价值,从而找到新的增长点。
无论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技术服务的落地,抑或是产后服务的延伸,都是厂商在寻找新的细分赛道,寻找行业的创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