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性一低”,药肥行业将迎突破性发展!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刘颖 2025/7/3 9:46:01
今年上半年,国家持续加大对农药的管控力度,先是推行“一证一品”政策,随后又针对农药颗粒剂登记管理出台新规。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有助于药肥行业规范发展,能促使药肥企业加强自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精准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痛点问题。面对监管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药肥产品将朝着更科学、精准、绿色的方向发展,以此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而对于那些曾因产品质量等问题而“受伤”的农民,药肥企业需以实际行动重塑自身

今年上半年,国家持续加大对农药的管控力度,先是推行“一证一品”政策,随后又针对农药颗粒剂登记管理出台新规。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有助于药肥行业规范发展,能促使药肥企业加强自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精准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面对监管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药肥产品将朝着更科学、精准、绿色的方向发展,以此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而对于那些曾因产品质量等问题而“受伤”的农民,药肥企业需以实际行动重塑自身形象,通过提供优质产品、专业服务以及诚信经营,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


政策来袭 

——农药颗粒剂产品再严管


图片

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郑州农达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就夏季草莓管理问题进行交流。


近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对外发布公告,针对农药颗粒剂产品实施相关管控举措。一方面,通过制定适用目录,将农药颗粒剂的使用场景严格限定在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防控等必要领域;另一方面,要求目录内的产品必须满足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且用药量低于其他剂型,同时需激发企业提供扎实的试验数据作为支撑。此举不仅标志着我国农药行业监管迈入了新阶段,更折射出在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其实,每项政策出台前都会有预告。”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迟归兵介绍,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就公布了关于农药颗粒剂登记的管理措施,明确建议除防治土传病害或地下害虫外,原则上不批准通过土壤施药方式防治地上病虫害的颗粒剂产品。2023年12月,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征求农药颗粒剂产品管理措施意见的函》,进一步明确了分类管理、制定适用目录以及限期清理已登记产品等具体措施,构建了一套更为完善的农药颗粒剂产品管理体系。


随着农药颗粒剂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药肥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按照政策指引的方向优化研发策略。迟归兵建议,药肥企业可以将资源向两类产品倾斜:一是聚焦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治的颗粒剂;二是契合“三性一低”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原农业部药检所副所长杨永珍提醒,生物刺激剂与生物农药的融合发展为农业投入品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必须明确的是,生物刺激剂与农药混配产品同样需严格按照农药进行管理,不可逾越法规红线。


面对监管升级,众多药肥企业表现较为坦然。郑州农达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学勇坦言:“对于正规的药肥企业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大家都是照着规范做的,早已完成合规布局,并将研发重心转向了政策鼓励的方向。”袁学勇的坦然表态,折射出规范企业的底气。


“新烟碱类农药是目前农药界登记的热点,其中噻虫胺适合做药肥。”山东泰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政军精准捕捉到噻虫胺等新烟碱类农药的机遇。这类产品凭借土壤持效期长、植物体内降解快等特点,成为开发“三性一低”药肥产品的理想原药。


科学配比 

——药肥品质提升成关键


图片

今年早春的一场雪造成了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小麦地块出现冻害,山东泰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政军专门来到这里查看施用药肥后的小麦生长情况。


在市场检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药肥产品不合格的情况。深入剖析后发现,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个别企业偷减有效成分含量;而另一重要因素则是生产工艺存在缺陷,这导致产品掺混不均,以及在销售环节中农药出现脱落或分解现象,最终致使药肥产品无法达标。


“在市场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些药肥颗粒袋子的底部会残留一层粉,而这层粉其实就是农药。因为颗粒沾粉工艺在灌装和储运过程中容易造成农药脱落,这样一来,抽查结果怎么可能合格。”刘政军直言。


相较于液体农药,农药颗粒剂在混合均匀度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确保物料混合均匀,刘政军给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议。首先,科学合理设计产品配方是基础。其次,在剂型选择上,应将农药制成液体剂型,肥料提前制成颗粒,通过液体农药与固体颗粒的掺混方式,降低工艺过程中农药分散不均的可能性。最后,工艺和设备的优选至关重要。在混合过程中,需要全面考量物质性质、混合加料的速度与顺序、混配设备的密封性、物质间的静电差异以及混配环境等诸多因素。优质的工艺和设备是保障物料混合均匀的必要条件,它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运行。


除了混合均匀问题,如何规避颗粒药肥中农药的降解也是所有企业亟待攻克的难题。农药品种与药肥中农药的降解难易程度紧密相连。以菊酯类农药为例,这类农药普遍容易降解,因此在这类药肥的生产工艺上,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不断优化改进。有机磷类农药则容易见光分解,对于这类药肥,包装环节就显得尤为关键,必须采用能够有效遮光的包装材料。生物农药极不稳定,在空气中就可能发生降解,针对这类药肥,添加保护剂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刘政军在农药行业深耕30多年,对农药成分及特性非常熟悉。他向有意踏入药肥行业的同行者分享了宝贵经验。在防止农药成分降解方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农药稀释剂。使用油酸甲酯作为农药稀释剂,将农药原药制成乳油或者可分散油悬浮剂,同时避免使用极性溶剂、水和高温工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农药降解。其次,在载体选择上要谨慎。避免使用强酸强碱、金属离子和高水分菌肥肥料作为载体,防止因肥料载体使用不当而导致农药降解。最后,要以科学的实验数据为支撑,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将农药与溶剂、乳化剂、载体肥料进行预混小试,检测肥料和农药含量,只有产品符合国标或行标,才能称之为合格的药肥颗粒。


药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工艺与管理的精细打磨。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严格把控生产环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药肥产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重获信任

——从农户角度深耕再出发


图片

在吉林省松原市的花生示范田中,施可丰农化服务人员正仔细察看施用药肥后花生根系的生长状况。


当下,我国药肥产品以颗粒剂为主,其在市场中的占比超过95%。在做药肥渠道推广时,各药肥企业着实煞费苦心、下足了功夫。


“药肥颗粒剂在花生和红薯种植上优势明显,契合植物预防理念。可有些地区,药肥却成了被念歪的‘经’。”河南省红火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孔祥宇表示,部分企业夸大宣传误导农户,农户受损后便不再信任药肥,即便有好产品也难以获得认可。企业应站在消费者立场审视初衷,重构行业生态。


只要用心打磨产品,总会收获良好效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文飞透露:“曾有经销商反映,希望有一款驱鸟产品防止鸟儿啄坏滴管。我们发现饵剂驱鸟、拌种剂驱鸟都不适用,于是转变思路,研发了一款水溶药肥驱鸟产品。其原理是让水溶药肥溶解后的气味残存在滴灌管里,通过气味残留达到驱鸟效果,这是水溶药肥产品的延伸研发。”孙文飞强调,施可丰紧跟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反馈,这款水溶性药肥的功能性拓展,也为施可丰积累了良好口碑。


孔祥宇和团队从不向农户宣推只施一次底肥即可的做法,而是帮助农户在作物全生育期用药肥解决问题。他还分享了杀虫冲施肥的相关案例:“种植户的核心目的是增产增收,甚至有些省工环节也不能减免。种植蜜薯尤其要预防后期的虫害影响,大概在蜜薯生长期100~120天时,我们建议再追施一遍杀虫冲施肥。因为品相好的商品薯能让农户每斤多卖一毛到两毛钱,蜜薯一般亩产5000~6000斤,一亩地增收500~600元是实打实的收益。若遭受虫害,收购价能差4~5倍,所以绝不能让农户的增产增收功亏一篑。”


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也有一套独特的市场推广模式。“我们一直在水稻育秧上持续深耕,并通过水稻育秧来连接种植大户。在种植大户认可我们育秧的效果后,再切入公司的杀虫防病增产方案。”陕西标正市场部经理杜战涛告诉记者,“我们在药肥产品设计上颇费心力,不仅要考虑安全性,还要将施用技术相结合,让产品施用更加简便。最为关键的是要传递信任,曾经有些业务员出于销量压力,为了产品好卖,在推广过程中夸大效果,导致用户期望值过高,最终导致产品推广失败。因此,我们现在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产品定位来吸引农户。”


近几年,我国药肥行业发展飞速。2024年与2021年相比,药肥的销售额、使用量增速分别为100%和66.67%,作为农药的一个品类,其复合增长速度着实惊人。虽然当下药肥行业尚未进入“内卷”阶段,但随着越来越多肥料企业涌入,未来竞争必将迅速加剧。不过,大浪淘沙,唯有深耕自身最专业领域、拥有合格产品,且秉持真心为农理念的药肥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激烈角逐中站稳脚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