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加速发展中的特色农业
近年来,国内特色农业大发展的竞争维度,正由省、市、县向村镇快速下沉,区域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步入全维度竞争周期。
身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依托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等优势,大力培养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包括: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
河南各类特色农业经营主体也持续深挖资源优势,加快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引领农业提质增效,让有限土地产出更多效益。
河南是特色农业大省
《河南统计年鉴2022》 数据:2021年河南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6063.35亿元,比2020年的5627.06亿元增长了7.75%。
除小麦、花生外,其余八项河南优势特色农业是按大领域框定。因此事实上,关于河南特色农产品品类、品种的具体数量,可以说是繁若星海。
就如蔬菜,河南是蔬菜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在2018年之后逐年增长。202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2673.75万亩,蔬菜产量7660.35万吨,增产3.1%;食用菌产量184.95万吨,增产3.8%。
随着河南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优势产区已经基本形成。周口、商丘、南阳、开封、驻马店、信阳的种植面积占全省的60%以上,杞县、邓州、滑县、内黄、扶沟、新野等50个蔬菜大县(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70%以上,33个县(市、区)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在特色蔬菜方面,河南也形成了杞县、中牟大蒜,柘城、临颍、内黄小辣椒,扶沟和内黄的设施蔬菜,豫西高山蔬菜,南阳盆地大葱和白菜类蔬菜,叶县、孟州韭菜,睢县芦笋,社旗供港绿叶菜等一批大型特色基地。
与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增长趋势不同,河南水果种植面积近几年一直呈下滑的趋势。2021年河南果园面积606.33万亩,产量995.85万吨,苹果是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水果;瓜果类种植面积425.15万亩,产量1459.49万吨,西瓜面积和产量遥遥领先。不过,水果种植分布比较集中,如三门峡、商丘和洛阳三个苹果主产区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了河南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71.46%、81.87%。另外,桃主要集中在南阳、商丘、驻马店等地;葡萄主要集中在商丘、信阳、南阳等地;西瓜主要集中在开封、商丘、周口等地……
由于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河南是“北药”的南界、“南药”的北界,基本形成了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怀药产区和黄淮海平原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2021年河南中药材种植面积550万亩、产量190万吨、产值407亿元,连续4年均居全国前三。其中,连翘、金银花产销量全国第一,艾、夏枯草、西红花、百蕊草占全国市场80%以上,20多种道地药材占据市场绝对优势。
受益于河南省平原优势与气候环境,每城每县每镇每村都有数不尽的“农家宝”。
农资竞争白热化
种植特色农业,农资以及人工投入较高,但是收益也可观。如,大葱种植成本加上人工费每亩投入2000元左右,一般亩产8000斤左右,高产的能够达到万斤以上。因此,在河南,经济作物也是企业和经销商必须关注的产业。
在蔬菜大县,农资市场的竞争可以说是白热化,能说得上名字的厂家,你几乎都能见到。而且农户对品质较好的肥料、农药认可度比较高,农资经销商在产品普及、技术服务上面下的功夫比较到位。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韩海霞专注服务当地大葱;安阳市农久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王兆刚以全程营养方案服务当地番茄、甜瓜、露地尖椒等;西平县禾丰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耿东奎制定了一整套的大葱施肥方案……他们都有 “解决方案+服务”来稳固锁定客户的能力。
中药材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低毒类化学药剂,使用量宁小勿大。一些特定时期,化学农药和肥料是不能使用的,比如,金银花是直接入药的,在现蕾后至采摘前严禁施用一切化学农药及叶面肥。另外,中药材种植的个别环节存在技术盲区、误区,农户对于解决问题的产品和相对应技术服务需求也相对较高。
在经作区复种指数较高,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土壤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也都随之受到了影响。比如柘城辣椒后期烂果严重,需要10—15天喷一遍农药,一共需要4—5遍药,一般农户预防意识不强,见虫见病才打药,但是辣椒病害,比如病毒病、疫病等,预防才是主要的。这种情况在新种植的区域更加突出,比如开封某镇新发展种植番茄,第三年开始严重死苗,但农户并不懂,产品、技术推广难度非常大。
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和经销商必须直面的,也是发展的机会点。
瞄准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
区域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步入全维度竞争周期,瞄准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成为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种植水果的区域,当地人也摸索出了适合产业发展的先进管理模式。三门峡的二仙坡管理种植模式,实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栽植优良品种,推行绿色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果品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形成了涵盖苗木培育、生物肥料生产、苹果种植、冷链物流、市场直销的产业链;西峡县制定了《西峡猕猴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建立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改变小农户管理操作不统一的情况,寺河乡承担了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针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集中服务,每年由政府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今年寺河乡组织17支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队。
依靠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焕发产业新活力。西峡县丁河镇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实施了物联网维控智能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数字化APP自动分析土壤缺肥情况和土壤墒情,定时、定量精准灌溉施肥,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还促进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云台医药的怀药种植基地从2021年开始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目前300多亩的菊花、地黄种植示范地都用上了滴灌设备,粗略统计可以节约种植成本40%左右。
各地中药材种植基本上以“公司+合作社(种植专业户)+基地”“公司+基地+农户”方式为主,如仲景宛西制药在西峡县的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与药农签订30年不变的收购合同……这样的大规模中药种植基地还有很多。
这些,都是河南特色农业不断创新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