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作者:果农之友杂志 2024/4/30 10:00:57
临沂沂水区域苹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吊枝绳、剪锯口、果筐、果箱、孔穴等隐蔽处结薄茧越冬。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卵期5~7天。卵孵化出的幼虫蛀果危害,幼虫期20天左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老熟后脱果化蛹,蛹期10~15天。蛹羽化为第1代成虫,盛期在8月上旬、中旬,产2代卵于果实上,孵化的2代幼虫在果内发育,约经20天于8月下旬老熟并陆续脱

图片


临沂沂水区域苹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吊枝绳、剪锯口、果筐、果箱、孔穴等隐蔽处结薄茧越冬。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卵期5~7天。卵孵化出的幼虫蛀果危害,幼虫期20天左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老熟后脱果化蛹,蛹期10~15天。蛹羽化为第1代成虫,盛期在8月上旬、中旬,产2代卵于果实上,孵化的2代幼虫在果内发育,约经20天于8月下旬老熟并陆续脱果,越冬。

图片




苹小食心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成虫-

体长4.5~5.0毫米,翅展10~11毫米。雌雄蛾形态差异极小。全体暗褐色,头部背面暗褐色,唇须灰色略向上翘。近外缘处的白色斑点排列整齐。外缘显著斜走,静止时两前翅合拢后外缘所成之角约90°或小于90°。肛上纹不明显,有4块黑色斑,顶角还有一较大的黑斑,缘毛灰褐色。后翅比前翅色浅,腹部和足浅灰褐色。成虫昼伏夜出,黄昏活动较盛,对苹果醋、糖蜜、糖醋液、茴香油和黄樟油均有趋性,但趋光性不强。

--

扁椭圆形,中央隆起,周缘扁平,表面间或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细皱纹。初产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半透明,有光泽,近孵化时为淡黄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6.5~9.0毫米,全体非骨化区淡黄或淡红色。头部淡黄褐色,前胸盾淡黄褐色,各体节背面有两条桃红色横纹,前面一条粗大,后面一条细小。臀板淡褐色,具不规则的深色斑纹,腹足趾钩单序环15~34个不等,大多25个左右,臀足趾钩10~29个,多为15~20个。

--

体长4.5~5.6毫米,黄褐色或黄色,第1腹节背面无刺,第2~7腹节背面前缘和后缘各有成列小刺,第3~7腹节前缘的小刺成片,第8~10腹节只有一列较大的刺。腹末具8根钩状刺毛。茧为长椭圆形,灰白色。


图片





苹小食心虫对环境的要求



-成虫-

苹小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据测定,当温度为21~29℃、相对湿度在75%~95%时有利于成虫产卵,当温度低于17℃或高于35℃时,不利于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为95%。

--

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在19~29℃,相对湿度在75%~98%,此时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当温度低于14℃或高于34℃时对卵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特别是相对湿度低于50%,此时卵全部不能孵化。但温度提高到36℃、相对湿度为100%时,产在山定子上的卵仍能全部孵化,说明在高湿条件下,卵对高温的抵抗力是较强的。

-幼虫-

幼虫在25℃时的成活率最高,为62.5%,29℃时成活率为57.1%,21℃时成活率为48%,17℃以下和34℃以上时的幼虫成活率明显降低。温度在17℃和34℃、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越冬代蛹的成活率明显下降,但第1代蛹只稍有下降。

图片

苹小食心虫幼虫危害果实


图片





苹小食心虫的生长周期



苹小食心虫在苹果树上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颈部的粗皮缝隙处和剪锯口四周死皮裂缝内以及吊枝绳、果筐等处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5月开始化蛹,蛹期20天左右,6月上、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成虫羽化后1~3天开始交尾产卵,每雌成虫产卵45粒左右,卵期1周左右。成虫喜将卵散产在光滑的果面上,大多卵均落在果实的胴部,萼洼、梗洼处卵很少。因此,在施用杀卵药剂时,应重点放在果面上。在梨树上,成虫卵主要产在果实上,少数产在叶片上。


幼虫孵化后在果内危害经18~30天后,最早在7月上、中旬脱果;大部分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脱果化蛹。再经半月左右的蛹期后,羽化为第1代成虫。第2代卵初期为7月下旬,盛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卵期为3~5天,在果内危害20余天后老熟脱果。脱果盛期在9月上中旬,幼虫脱果后即爬至越冬场所结茧越冬。


图片





苹小食心虫的危害



-发生危害时间-

临沂沂水地区幼虫于5月中下旬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在果面卵壳附近爬行20分钟左右后,咬破果皮进入果实。

-危害症状-

①外观症状:幼虫蛀果时咬破果皮,在果面上留有针尖大的蛀孔。孔口挂有泪珠状白色果胶,数日后干涸成白色蜡粉,周围果皮下陷。

②幼虫入果后在皮下潜食,使果实生长受阻,形成猴头果。幼虫在果内一边蛀食,一边将粪便排于果内,成为“豆沙馅”果。幼虫窜食后最终到达果心室蛀食种子,老熟后由里向外在果皮上咬火柴梗粗细的圆孔脱果而出。

③幼虫还有偏食种子的习性,可转移危害,一头幼虫往往蛀食2个或2个以上的果实,造成大量落果。苹果遭受食心虫危害能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果品质量的降低。 

图片

苹小食心虫危害果实外观

-其他危害-

苹小食心虫还会对桃、杏、李等果树的嫩梢进行危害,在苹果树上极少发生,偶尔会有危害现象。


图片





苹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应选择具有内吸性、传导作用强,并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迅速、持效期长等特点的药物,如:

①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②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药应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喷后2小时内遇雨需补喷。

-生物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黄性和夜晚活动的爱好,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①红糖、醋、水、酒按质量比3∶4∶2∶1配制,加适量90%晶体敌百虫,用木棒搅拌均匀后,装入小塑料盆或其他敞口的容器中。装好后悬挂在树冠的中、上部,以不受遮挡为准。4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防治金龟子、蛾类等害虫。

②可用黑光灯诱杀法,此方法是利用食心虫成虫对黑光灯的强趋性,杀灭成虫,其工作时间主要为夜间。4月下旬起,在果园内设置高压电网灭虫灯以及黑光灯,并于灯下放置盛水大口容器,每亩设置4~6个为宜。

-人工防治-

老熟幼虫在树体上越冬。在大树、老龄树上,越冬幼虫多在树体上部枝条的剪锯口;在龄期小、小树上,多在树体下部主干的老翘皮下(约占90%以上)越冬。因此,刮树皮防治越冬幼虫时,应根据品种和树龄确定防治目标,这样可节省劳力和提高除虫的效果。

-苹果套袋-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套袋,要选用符合当地标准的高质量果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果树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选择。苹果套袋前一定要为果实喷施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具体药物可选: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配合400克/升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00~2500倍液,整树均匀喷施。待药液完全晒干后即可开始套袋工作。

图片

苹果套袋


图片

苹果套袋防虫效果


图片





总结



苹小食心虫在临沂沂水地区发生面广,危害严重。对其生活习性、环境要求、发生危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采取化学药物、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等多措并举的综合防治方法,希望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参考。


图片


(本文摘自《果农之友》杂志2024年第3期,文章原文题目为“苹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作者是来自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周生芬。其他媒体和网站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果农之友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