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农资行业转型的催化剂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10/18 15:19:23
都在说,农资行业进入了存量时代、缩量时代。看起来,似乎整个行业都风声鹤唳,在设法走出周期,寻找增长新方向。如果让笔者对自己这段时间所看到的农资市场进行形容,可以用微起涟漪来形容,甚至也可以用毫无波澜来略微地调侃一下。不过,平淡的日子总会有不经意的发现来点缀。笔者前段时间搜集行业前沿资讯时,无意间得知合成生物在 2024年上半年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项热门投资,在医学、化工、食品等行业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

都在说,农资行业进入了存量时代、缩量时代。


看起来,似乎整个行业都风声鹤唳,在设法走出周期,寻找增长新方向。


如果让笔者对自己这段时间所看到的农资市场进行形容,可以用微起涟漪来形容,甚至也可以用毫无波澜来略微地调侃一下。


不过,平淡的日子总会有不经意的发现来点缀。笔者前段时间搜集行业前沿资讯时,无意间得知合成生物在 2024年上半年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项热门投资,在医学、化工、食品等行业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这份热度已经持续到了下半年,并且蔓延到了农资行业。


当然,蔓延的范围目前看来,包括的应该也就是小部分农资企业。


我国合成生物学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农资行业也正需要一股新的活力赋能。在整体疲软的市场情境下,合成生物学的到来为农资行业带来了增长的新鲜血液,在“卷”创新能力、技术含量的基础上,成为行业新风口,唤醒了农资行业的另一面。
蛰伏后,迎来爆发性生长

每每说起合成生物,就不得不对这个概念再进行一遍深层次解读。在合成生物还未广为人知的情况下,每一次搜索相关资料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也会加深对其的理解。


合成生物其实由来已久,但是真正被广泛关注始于21世纪初,一系列颠覆性成果在这个阶段陆续发布。如今随着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生物制造+”等多方面推动,造就了其现在炙手可热的场面。如今合成生物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高度体系化的学科,主要分两条发展主线,一种是以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一种是以生物技术路线替代传统化工技术路线,农资行业所涉及的大部分是第二种。按合成的级别分类,合成生物学又可以分为分子级别、亚细胞级别、细胞级别、组织乃至以上级别。

“生物制造+”多点开花

合成生物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驱动。


政策方面,合成生物在北美、欧洲率先发展,亚太地区紧随其后。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部、国防部、能源部等联邦机构都积极支持合成生物的技术研发和探究。这些外部地区的发展政策和框架搭建为我国合成生物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以及参考。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方面也表现出了明确的态度,大力推进“生物制造+”,将合成生物应用于我国各领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合成生物发展路径,推动产业集群并加快产品市场化进程。涉及合成生物的会议也不断召开,如“2024(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健康大会”“2024中国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创新发展论坛”“2024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2024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等,涵盖了医学、护肤、育种、肥料、农药等多个产业。


技术层面,合成生物体系最重要的在于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和基因编辑三大使能技术(使能技术是指一项或一系列的、应用面广、具有多学科特性、为完成任务,而实现目标的技术。),成本降低,效率更高,是合成生物发展的重要驱动,目前我国在技术层面部分甚至已经赶超发达国家。随着下游市场的应用急速增长,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更加迅速。


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生物实验室主任司振军表示,合成生物学是确定好产品后,要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底盘细胞,并设计基因线路,将设计好的基因线路导入到底盘细胞进行测试筛选,根据测试反馈对线路再进行修正得到更好的线路,如此反复构建最优细胞工厂 ,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合成生物学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例如,原本需要传统化学法多步骤合成的产品、动植物提取物等现在可以通过生物法合成,这进一步发展了医药、食品、农业、化工、能源与新材料的生产方式。不仅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周期,也增强了生产的安全性、环保性和低碳性,实现了可持续性绿色发展。

触角延伸至农资行业

农业作为我国的发展之本,不仅要现代化,也要保持绿色发展,所以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合成生物应用在农业上可从三个方面说起:


第一是生产方面。我国农业存在资源缺乏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痛点问题。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增强植物对抗胁迫环境的能力。也可以基于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育种效率,实现缩短育种周期,快速培育优质新品种,从而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修复土地状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使农业从生产源头进行改善向好。


第二是农业废料方面。我国农业碳排放始终处于高位,农业用水用电、地膜塑料等都对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药肥的大量使用更是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从而导致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2023年,我国农作物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 506.11公斤,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从农资行业往年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很大,但利用率却相对较低。合成生物技术用于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农资产品的生产,既贴合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也极大地提高了药肥利用率。


第三则是农产品质量方面。入口之物,需极为谨慎,所以产品质量检验就极为严格,但是农残超标、重金属污染、激素滥用等等,导致农产品存在质量隐患,利益驱使下更是安全事件频发。利用合成生物除了能够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优化之外,还能够利用该技术手段解决食品原料大量生产的成本问题,从而解决使用劣质农产品生产的现象。


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肥料和农药在生产中的使用水平,甚至绝大部分在于肥料和农药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合成生物学作为“新鲜血液”,注入农资行业一定会带来一系列让人惊喜的生物反应。


大北农集团发酵工程首席专家、甘肃大北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廷桢博士,长期从事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当被问及合成生物学能够为农资行业带来何种影响时,他为笔者解惑“: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提高了土壤肥力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改良作物基因,培育出耐逆境、高产的新品种;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出的生物刺激素和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能够显著增强作物适应性。如 γ-氨基丁酸、高活性褐藻寡糖、5-氨基乙酰丙酸等,这些产品可以显著提高肥料的效果和利用率。也可以制造生物传感器监测农田环境,确保作物健康等。合成生物学为农资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突破传统农业瓶颈,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义发则表示,通过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等先进手段,科学家们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能够生产更高效的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新产品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资生产方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绿色、高效、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这种转型将推动农资行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