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长枝修剪后,春季高效省力化疏花疏果技术
近年来,随着桃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桃长枝修剪技术已越来越为广大果农所接受,许多桃产区都采用了长枝修剪技术。与传统“枝枝过剪”的“短枝修剪”技术不同,长枝修剪则是以长放、疏剪为主的修剪技术,对所留果枝多长放不剪,待春季结果后,随果实重量的增加,结果枝会自然下垂,果枝前部新梢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而果枝后部新梢的生长则受到促进,这对下一年结果枝的更新十分有利,可有效控制结果部位上(外)移。
桃树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种类型,结果枝又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和徒长性果枝5种类型。营养枝多见于1-3年生幼树,进入结果期后,营养枝比例迅速减少,管理正常的桃园,桃树成形后,树上枝条几乎全部为结果枝。
长枝修剪主要利用长果枝结果,长果枝因其长势健壮,生长与结果均衡发展,所结果实个大,品质好,是长枝修剪后桃树结果的中坚力量。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长果枝结果后能形成较为健壮的新果枝,便于冬季修剪更新,利于下年结果;而过于粗大、直立、长势旺的徒长性果枝则偏于营养生长,或坐果困难,或即使坐果,但所结果实品质较差。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则营养生长相对较弱,所结果实在大小和品质上都比长果枝要差一些,且结果后新梢生长较弱,不易修剪更新。
桃树定植后三四年具有一定的经济产量,五六年进入盛果前期,七八年后进入盛果期。一株成龄桃树的开花数一般在20000-25000朵,但到采收时仅存800-1000个果实,90%以上的花不能结果或最终不能成为商品果。
桃树开花结果是个非常耗费营养的过程,疏花疏果越早对生产越有利。疏花疏果是桃树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对长枝修剪后的桃树尤为重要,疏花疏果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到长枝修剪技术的应用效果。
长枝修剪后,对所留果枝几乎都长放不剪,花期时果枝上下布满花朵,到底该选留那些花朵结果呢?
处于水平状态的果枝,若选留位于枝条上部朝向天空一侧的花结果后,因重力作用果实会压向枝条,有产生畸形果的可能,所以不宜选留;
若选果枝两侧的花结果,亦因重力作用果柄受力不均,增加了果柄受伤引起落果的机率,也有造成结果枝扭伤的可能性;
位于果枝基部的花在质量上要比中部差,果实成熟晚,且结果后不利于果枝的弯曲下垂,对果枝前部新梢生长的抑制不利,所以也不应作为结果部位的选项。
因此,对绝大部分果枝来说,选留果枝水平时朝向地面一侧、位于枝条中部的花结果最好;对于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则要选留枝条顶部朝向地面一侧的花结果(图1)。
桃树的疏花疏果通常进行三四次。
第1次为疏花蕾,在花芽膨大露红时进行。操作时,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果枝顶端顺势将其拉至水平,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或食指(预先戴好线手套)沿该果枝从顶部向基部推下(图1),去掉果枝朝向天空一侧及其两侧的花蕾,仅保留果枝朝向地面一侧、位于枝条中上部的花蕾,力度以能擦碰掉花芽为宜。操作时注意尽量不要伤及叶芽。花蕾疏除量为全树花蕾量的75%。对于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则要保留枝条顶部朝向地面的花蕾。这次疏花蕾是提高疏花效率、省力的关键时期,抓得住则事半功倍。此后进入花期,对坐果率低的品种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2次疏花疏果为预备疏果,在盛花后30 d左右进行。此时已能分辨幼果大小,疏去发育不良、畸形、并生和直立果,以及个别过大果和过小果,附近无叶片的果和形状短圆的果,留生长均匀一致、朝向地面生长、位于枝条中部的果。徒长性果枝需通过适当多留果缓和生长势,故每叶芽留1果;长果枝留四五个果;中果枝留二三个果;每二三个短果枝或花束状果枝留1个果(表1)。疏果时要注意正常果与双胚果的选留与疏除,正常果与双胚果的区别是:正常果缝合线两边不对称,其比例大致为4:6;而双胚果缝合线两侧大体对称,其比例大致为5∶5(图2)。双胚果是导致裂核与生理落果的重要原因,应及时疏除。
第3次疏花疏果为初定果,在盛花后40 d左右进行。生产上常采用:徒长性果枝留8-10个果,长果枝留二三个果,中果枝留1-1.5果,每三四个短果枝或花束状果枝留1果(图3,表1)。
第4次疏花疏果为终定果,在盛花后50 d左右进行。根据树势、树龄和生产水平等确定留果量。原则是:壮树多留、弱树少留,壮枝多留、弱枝少留。对徒长、长、中果枝需做进一步疏果,徒长性果枝留四五个果,长果枝留二三个果,中果枝留1个果(表1)。
疏花疏果应分批分次进行,不可一次到位,既可防止因突发性灾害影响产量,又可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误疏、过疏现象的发生,还可使桃树树体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疏果顺序应从树体上部向下部、由内膛向外部逐枝进行,以免漏疏。大果型品种应多疏少留,小果型品种适当多留。一定要选留位于枝条中部的果(图3)。对于坐果率低的品种,以及有晚霜危害的地区,可不疏花,视情况灵活掌握疏果的时期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