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中挖潜新增量!!河南,重启!
河南的增量基础首先源于庞大的作物体量。
河南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位居全国第三位。粮食生产是河南最具分量的“王牌”,也已成为了河南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烫金名片和特色标签。
202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62亿亩,产量 6624.27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8529.1万亩,产量 3549.73万吨;玉米种植面积 5796.6万亩,产量 2365.70万吨。油料种植面积 2415.4万亩,产量703.04万吨,其中花生种植面积 1960.56万亩,产量 638.86万吨。
截至 2023年底,河南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 8585万亩。2024年 5月,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基础上,河南将集中打造15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80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10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稳定保障粮食产能与安全。
1.6亿亩以上的粮食种植面积,2600万亩以上的蔬菜面积,1900万亩以上的花生面积,多元且庞大的作物体量造就了河南多元且庞大的农资市场容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1年底,河南农药使用量为 9.74万吨;截至 2022年底,河南农用化肥中,氮肥施用量157.58万吨,磷肥 71.80万吨,钾肥 47.58万吨,复合肥 318.34万吨。
业内人士表示,河南作物结构丰富,农资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态势,整体市场容量在百亿元之上。其中,按照我国作物用药亩成本 50元来计算,河南农药市场消费大约为 70多亿元。随着近两年以花生为代表的特色经作的崛起,市场容量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保持稳健增长。
近两年在河南的大田市场上,在小麦为代表的主粮作物上,特种药肥成为厂商竞逐的新细分热门品类增量赛道。
202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小麦种植面积为 8529.1万亩,产量3549.73万吨。
近年来,受耕作方式变化和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也呈早发、重发态势,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属于小麦根部真菌性土传病害,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具有病源复杂性、潜伏周期长、反复侵染、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农户认知有限等防治难点。这都为药肥在小麦上的施用和推广创造了特定需求场景,为此不少企业推出了针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防治问题的特种药肥,用于种药肥同播。
目前河南市面上常见的品类有防虫药肥:采用缓释包膜技术,有效预防小麦蚜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持效期长达 6 个月以上。防病药肥:内含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有效预防种子和土壤中病毒病菌的危害,对小麦全蚀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效果明显。
增产药肥:含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根据小麦营养需要缓慢释放,有效促进小麦出苗早、苗齐苗壮、分蘖多、营养充分、产量高。
河南聚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北方部营销总监万常科表示,药肥的未来增量市场一定是在河南为代表的大田市场。药种肥同播是小麦全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而特种药肥种药同播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特种药肥能够以肥带药、药促肥效、调土壮苗、长效持效、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散户和种植大户所认可。尤其是一些种田大户种植小麦不再使用传统的拌种剂,而是用种药同播的颗粒剂取代。
万常科认为,目前特种药肥在小麦上的应用面积在扩大,农户底肥施用最多,其次是追肥,市场容量已初具规模,占比在逐年增加,预估不低于 30%,市场机会性需求增加,各个厂家都顺势加大了特种药肥产品的推广力度。
目前,布局小麦药肥的企业都推出了适用于小麦种药同播的特种药肥产品,例如,远见·红火麦巧乐®小麦专用药肥、河南聚帮的巧播®、丽碧康的康之源®,都适用于小麦种药同播。
特种药肥在河南小麦上的应用推广已经基本迈上正轨,厂商的销售也渐入佳境,未来要想在小麦上打造药肥大单品产品一定要安全稳定、市场使用率高、复购频率高、产品性价比高、产品的差异化性鲜明、核心卖点明确。
同时,企业自身还要有强大的团队、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和专业的技术服务方案及模式做支撑。
从河南药肥推广的方向来看,未来有两大趋势 :
一是根据作物特定阶段的营养和病虫害防治需求,通过基施实现有效成分智能精准释放的缓控释药肥未来将抢占部分大肥的市场份额 。
二是将腐植酸、生物刺激素、中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与农药进行复配增效的特种药肥,将抢占部分特肥产品的市场份额。这类产品可强化功能,精准定位,实现对土壤线虫、土传病虫害等靶标的防控。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河南,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单产均居国内第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花生种植面积数据来看,自 2004年起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就居于国内首位;从 2018年开始,种植面积都稳定在 18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 500万吨以上,单产稳定在 300公斤以上。
截至 2023年底,河南花生种植面积达到 1960.56万亩,产量达到 638.86万吨,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9%,产量的 39%。
所以,花生已经成为布局河南市场的农资厂商谋求增量的核心作物。
河南新豫董事长杨传军表示,除小麦、玉米之外,花生是近几年厂商布局最火热的作物。整体来看,河南花生种植是减种与复兴交融的。
因同期玉米价格持续下行,而花生价格表现坚挺,今年惊蛰前后,河南多数花生产区种子销售情况良好,有的零售店种子都卖空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
除了正阳县及周边传统产区因重茬与病虫害多发导致面积有所减少外,预计 2024年豫南地区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增幅在 10%,主要集中在上蔡县、平舆县、汝南县、确山县、桐柏县。
同时,豫东的开封市、尉氏县,豫北的新乡及焦作种植面积增幅也会比较大。
近年来,河南花生产区由于连种重茬、用药单一、用肥过量导致的茎腐病、根腐病、果腐病、青枯病及白绢病等土传病害逐年高发,花生早衰落叶,死棵烂苗发生面积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造成花生严重减产,有的地块几乎绝产。
肥料上,对土传病害防控、土壤调控有显著效果的菌剂、菌肥、腐植酸类等功能性特肥产品近几年在花生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花生用肥稳步由传统的大水大肥进入到特肥时代。
湖北三宁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农化部部长赵洪涛表示,随着花生土传病害的高发,农户提质增产意识提升,具备改良土壤、预防青枯、白绢病的功能性肥料需求逐年提升,市场日渐打开,销量也成倍增长。但是碍于花生效益的震荡,推广上还面临不少困扰。
未来,厂商还是要加大花生种植技术培训,而且要针对性地布置实验示范田,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功能性肥料可增产增收,这是行业共同责任,也是挖潜增量的机会。
河南农资市场新增量永远都在。
对企业来说,要在河南这个十足内卷的存量市场上找到新的增量逻辑,明晰增量路径,还是要做好新的布局考量,重新找到用户需求和自己的位置,深度做好作物、品类、服务的价值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