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盛宴持续上演!!海南热带作物种植热
海南,凭借其独特的热带气候资源,种植业发展迅速,种植结构不断升级,带来了农资市场的新机遇。
近几年,其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给农资市场带来了新机会。
海南,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资源,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果盘子”和“菜篮子”。
然而,海南农业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近几年,其种植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升级老品种,拓展差异化新品种种植。
而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农资市场新机遇。
海南蔬菜有 120多个品种,是中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
20多年来,海南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2022年,海南蔬菜播种面积 401.71万亩,产量 605.43万吨;
瓜菜播种面积 70.26万亩,产量605.43万吨。但其单位面积产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海南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类主要有椒类、豇豆、四季豆、茄子、冬瓜、黄瓜等。
从区域分布来说,乐东县是海南蔬菜、瓜菜播种面积最大的区域,播种面积分别为 48.46万亩、18.65万亩。此外,澄迈县、海口市、文昌市蔬菜播种面积也非常大,分别为 45.62万亩、41.21万亩、31.14万亩;东方市、陵水县瓜菜播种面积也超过了10万亩,分别为 17.64万亩、10.31万亩。
然而,海南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种植者变多,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种植户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海南气候高温高湿,蔬菜、瓜菜类作物生长周期短,尤其是瓜菜类,一般为 75-90天。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生产目标,就需要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农资产品,特肥产品已经是农户必选项。
海南热带水果资源丰富。据海南农业农村厅信息,海南拥有 29科 53属 400余个品种的水果,主产水果有香蕉、芒果、菠萝、荔枝、柑橘、莲雾、龙眼、哈密瓜、甜瓜等。
2023年,海南的水果(包括果用瓜)收获面积 337.61万亩,总产量约为 592.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5.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菠萝、芒果、荔枝、龙眼和莲雾等水果的全年收获面积和产量,与上一年相比均有所增长。
在种植版图中,乐东县、三亚市、东方市、海口市和澄迈县等地占据领先地位。以芒果为例,2022年年末三亚市的种植面积最大,为37.30万亩,其次是乐东县的 27.53万亩和东方市的 22.86万亩。而在香蕉种植方面,澄迈县以14.44万亩的种植面积位居首位,昌江县和乐东县紧随其后。
此外,海南的热带“果篮子”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奇且优质的品种,如手指柠檬、冰淇淋果、燕窝果、榴莲和黄晶果等高附加值的热带珍稀水果。
这些高附加值的水果,不仅成为海南农资人重点关注的作物,也是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的主要目标。譬如,海南的哈密瓜可以实现一年两收或三收,这样的产业特点不仅可使种植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收益,还极大地推动当地肥料、农药等农资的需求量增长,从而快速促进当地农资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海南省热带作物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最热的作物莫过于槟榔。
2018年之后,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2022年种植面积升高至 272.48万亩,各市、直辖县、自治县均有分布。其中,琼海市种植面积最大,达到 37.57万亩,另外琼中县、屯昌县、乐东县、万宁市、定安县、海口市、保亭县等均超过 15万亩。
槟榔几乎成为所有海南农资人都会提及的热门作物。其主要原因就是槟榔价格高,收益高,农户舍得投入,他们对于能解决问题的新产品、新技术勇于尝试。
由于槟榔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害发生十分严重,农户也普遍反映槟榔越来越难管理,既要做好介壳虫、红脉穗螟虫、椰心叶甲、红棕象甲等虫害的防治,又要做好根腐病、炭疽病、条纹叶斑病、穗枯病等病害的防治。
同时,还要做好营养管理,定期施肥,譬如 4月下旬—5月中旬是海南槟榔的第二花序时间,为了保证槟榔产量,3月就要开始用花前肥,保证开花质量,减少落花落果。
另外,槟榔黄化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根系不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有助于养根护根的产品在槟榔种植区有很大的潜力。
海南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农业生产,农资产品的消费持续旺盛,农资市场蕴含巨大商机。但当下,海南农资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大洗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南农药使用量从 2013年开始就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至 2022年减少量已超出当前总使用量。2022年,琼海市、三亚市、乐东县农药使用量超 2000吨,澄迈县、陵水县、海口市使用量为 1000吨-2000吨。
自农药经营许可证相关政策放开之后,市场迎来进一步松绑,农药经销商数量上有相当可观的增加量。就三亚而言,政策放开后,农药经销商由 180家左右增加到 310多家。
海南诺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刘华表示,大批的经销商在短时间内涌入了海南市场,导致海南的农资经销市场混乱,内卷严重,价格竞争、电商冲击、赊销严重都成为如今海南农资市场发展的难点与痛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海南农用化肥施用量从 2017年开始下降,2022年其折纯量减少到 38.64万吨,减少了12.72万吨。
从区域来看,2022年琼海市、乐东县、澄迈县化肥实物使用量超过了10万吨,是海南肥料使用量较大的三个区域。
海南单一作物面积小,经作多,再加上各种费用以及各经销层级溢价比其他地方高,因此高价肥料产品在海南一直都有市场。
目前,做得最好的芭田、挪威雅冉两家占 10万-12万吨,新洋丰 4万吨左右,其他过万吨肥料企业有拉多美、凯美瑞、嘉美好、史丹利等。
海南特肥市场发展还是比较早的,种植户对特肥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特别是效果好的产品。
海南绿生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楠辉表示,如果把水溶肥、叶面肥、生物刺激素等都囊括进特肥,保守估计海南特肥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50亿-100亿元。
然而,相较于广西、云南,海南市场规模仍有待提升。海南特肥的春天才刚刚来到,特肥企业发展机会更多。
就特肥品牌来说,目前海南特肥品牌还是非常多的。早期在海南的进口品牌较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经销商、农户都认为进口品牌会比国内品牌好。
但同时,海南特肥市场有不少假洋鬼子,农民也经常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