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果树种植新技术 2024/6/7 10:49:56
桃炭疽病是桃树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流行时造成幼果严重落果,成熟期大量烂果,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发生情况在北京市平谷区,目前桃炭疽病在油桃上发生重,晚熟黄桃、白桃上也有发生。桃果成熟期大量烂果,采后继续烂果。(2)危害症状1)果实。油桃距采收10~15天时,果面出现数个病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1厘米左右,稍凹陷。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轮状排列(图

图片


桃炭疽病是桃树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流行时造成幼果严重落果,成熟期大量烂果,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图片


(1)发生情况


在北京市平谷区,目前桃炭疽病在油桃上发生重,晚熟黄桃、白桃上也有发生。桃果成熟期大量烂果,采后继续烂果。


(2)危害症状


1)果实。油桃距采收10~15天时,果面出现数个病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1厘米左右,稍凹陷。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轮状排列(图1)。此时天气潮湿,分生孢子盘有粉红色黏液溢出,内含大量分生孢子。病斑很快扩展、联合,病果易脱落。采摘时往往不易发现症状,采后2~3天就出现症状。


图片

图1 油桃炭疽病果


图片

炭疽病危害树枝和叶片


2)新梢。新梢被害后最终枯死。据观察,重病的瑞光76号油桃,内膛有大量枯死小枝。

(3)侵染规律


1)病菌越冬和侵染源。病菌主要在枯死枝条和枝条病斑内越冬,也可在树上残存的病僵果内越冬。在北京市平谷区从4月下旬开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而成为侵染源。


2)传播和侵入。病菌分生孢子被胶质包裹,孢子的分散、传播必须有水,降雨是传播的必需条件。昆虫活动也可传播。病菌从果面、新梢的自然孔口直接侵入,微小的伤口更易于侵入。


3)潜伏侵染。病菌侵入果实后,由于条件不适于病菌生长,果实处于带菌状态,不表现被害状。据平谷桃园观察,油桃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无被害状,当果实距采收10~15天时果实暴发大量病斑,病果数量急剧增多,腐烂脱落。侵入后的病菌较长时间处于潜伏状态是炭疽病的特点。从桃果形成后至果实套袋前是主要侵染时期。当年病果上产生的病菌可进行再侵染,主要侵染晚熟油桃、黄桃。


(4)诱病因素


1)越冬菌源数量。据平谷果园观察,桃树内膛枯死枝条未剪除的树,越冬病菌数量大,炭疽病情严重,80%~90%桃果被害。


2)降雨。幼果期至果实套袋前降雨多的年份病害重。


3)品种感病性。油桃品种中瑞光76号、瑞光18号,黄桃金童7号、森格林严重感病,京玉、京艳感病。


4)果园通风透光情况。栽植过密、修剪不良、通风透光差、园内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


(5)防治措施


重点做好清除菌源、果实套袋、套袋前用药和果实补钙工作,同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


1)清除菌源。将树体枯死枝条剪除,清理树上病僵果,集中到果园外销毁。


2)提倡果实套袋。套袋可避免病菌侵染,减少用药次数。套袋果首次药在落花后喷,以后每隔10~14日喷1次,喷到套袋前。不套袋果首次药在小桃果脱裤后喷,以后每隔10~14天喷1次,喷到采前15天。


每次喷药要求细致均匀,果面、枝条表面、叶面都应均匀着药。


4)补钙。补钙可减缓果实衰老速度,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能力。


5)施肥。增施有机肥,不用铵态氮肥,控制其他速效氮肥用量,以健壮树体。


6)搞好夏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侵染几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