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大力推广有机粪肥还田模式,守护黑土地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来自东北,他深知土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坚信,只有土地好了,农业才能发展,整个产业链才能协同进步。在谈及飞鹤的发展时,冷友斌表示,能带动农民从土地上增值、增收,是飞鹤最值得骄傲的事。
飞鹤在黑土地上打造了农、牧、工“一体化”产业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牧业和工业的深度融合,还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冷友斌介绍,未来飞鹤将继续推动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让农业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带动更多人从农业生产中获益。结合智能化生产技术和人工智能,飞鹤将让消费端与生产端实现精准对接,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在谈及黑土地保护时,冷友斌表示,黑土地是东北地区的宝贵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根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在过去连续5年的调研中,他发现黑土地保护利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保护力度相对不足。东北地区黑土地总覆盖面积为2.78亿亩,但到2025年,实施系统性保护利用的面积仅为1亿亩,占比36%。还有近2/3的黑土区耕地亟待实施保护,已保护的黑土地也需要持续巩固成果。
“十四五”时期黑土地保护工程重点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治理侵蚀沟、实施保护性耕作等,以防止黑土地变少、变薄。但目前黑土地耕作层厚度仍然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尚未达到预期保护目标,如黑龙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36.2克/千克,黑土地变瘦、变硬问题仍然突出。
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黑土地保护理念日益普及,保护措施也逐步成熟。但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过去5年来对黑土地保护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调研,冷友斌提出了实施新一轮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的建议。他建议将这一工程作为“十五五”规划的重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实现黑土区保护全覆盖。
具体而言,冷友斌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推广“谁参与、谁受益”的激励机制,重点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谁参与、谁受益”的激励机制,以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
二是建议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提供补贴,充分利用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提高有机粪肥还田量,提升黑土耕地有机质含量。这方面已经有行之有效的经验,如飞鹤乳业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以畜禽粪便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制取有机粪肥还田,使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了1%,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遏制了土壤板结沙化.
三是支持“黑土优品”“北纬47°”等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将黑土地精品品牌培育纳入黑土地保护工程,带动当地农业生产提档升级.
四是建议在黑龙江省设立由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领衔的黑土地保护工程先行示范区,建立专业团队,推进治理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在先行示范区内建立绿色低碳农业补贴机制,鼓励和扶持企业实行包片技术指导,对使用有机粪肥的种植主体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编制 | 心 怡
审校 | 赵光辉
监制 | 陆 璐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