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资供应链,人工智能是最有力的推手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10/21 15:02:37
说起人工智能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笔者最先想到的就是减轻了种植压力,提升了种植效率,优化了种植过程。比如常见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温湿度自主调控的物联网,以及能够精准布局每一项工作的大数据,甚至贯穿种收全过程的系统平台。当然,人工智能也可以应用于农资企业中,为农资企业解决更多运作中的难题。譬如供应链、协作管理系统、生产运作监管等。如今的农资企业,都在努力提升前进的速度,但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作用对象的特殊

说起人工智能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笔者最先想到的就是减轻了种植压力,提升了种植效率,优化了种植过程。比如常见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温湿度自主调控的物联网,以及能够精准布局每一项工作的大数据,甚至贯穿种收全过程的系统平台。

当然,人工智能也可以应用于农资企业中,为农资企业解决更多运作中的难题。譬如供应链、协作管理系统、生产运作监管等。


如今的农资企业,都在努力提升前进的速度,但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作用对象的特殊性,完全掌握所布局的市场,是一个浩大而繁琐的工程。
农资供应链不稳定是企业的痛点

相较于农业机械在农业上的硬核助力,农资产品在农业上属于软支撑。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一年四季的营养、生长微环境的平衡、病虫草害的防治都需要农药、肥料来供养,所以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担往往伴随着农资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一起出场。


随着科技发展和农业改革的成果越发多元,市场要求农资企业也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脱离传统模式做新建设,所以人工智能应用于农资供应链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必要选项。


但是,农资企业并不是时刻锁定终端消费者。


在农资供应长链上,以省、市、县(乡镇)各级代理为连接点所形成的分销体系当中,至少要经过三层延伸才可以触及最终端的消费群体。除了链条延伸较长之外,所涉及的面积也较广 ,这就会造成供应链上下级沟通不及时,代理网点之间信息不流通,从而导致整个农资供应链条管理协调的效率低下。


所以从市场端来说,农资供应不能及时进行铺货和代理点存储的调整,甚至不能及时应对病虫害突发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供应链的非即时性、延迟性。


笔者在网络上寻找关于农资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办法时,注意到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国化工”)对此已经采取了实施方案。六国化工具有体量大、产业链长、铺货广的特点,但是这么大的企业在此方面也有苦恼。所以六国化工就与杉数科技合作,开发了相关系统和平台,来优化农资供应链所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所接触的大型企业中,有幸咨询到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图控股”)企业渠道部相关人员。该人员表示,在农资供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例如企业经营产供销之间的平衡难点、客户进销存数据的失真、客户管理不够精细化、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方向的不统一、运输调度不够科学等等,所以供应链优化亟待解决。


笔者在网站上检索农资供应链不稳定的因素,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长限制(区域扩张、产品类别扩展、品牌多样化及客户群体增长受限,导致业绩增长受阻)、市场波动(受宏观政策变动、种植结构调整、极端气候事件、疫情冲击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农资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管理思维转变( 农资经销商需从传统销售模式转变为供应链运营思维,包括助力零售商盈利和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角色转型(从单一的销售职能向集销售、物流、农技服务、资金支持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


当然这些因素有些稍微着重于农资经销商群体,但也大概适用于农资企业。不过农资企业的供应链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前文所说的影响管理协调效率、产销协同性以及未能最大限度释放已有数据处理系统的效用这几方面,从而导致农资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加快进度,有效释放信息化带来的能量。


对于人工智能优化农资供应链的效果,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洋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变革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共享共用高效利用。第一,基于AI(人工智能)建构的农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将生产、销售、流通等不同农业生产环节资源高效整合、集中管理、高效配置,实现跨环节资源共享共用。第二,形成农业物联网智慧平台。借助农业物联网平台,AI可以强化企业和经销商、农户的互动关系、相互链接、价值共创和利益共享,形成“生产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推动终端用户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除以上效果之外,人工智能的应用最主要的是为农业农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空间。


除以上效果之外,人工智能的应用最主要的是为农业农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空间。

8e04b0f14df484f1e17c8ca1cf4e891.png

数字化转型是优化农资链的必要条件

其实农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绝大部分都是侧重于管理平台、系统等,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 业务运营管理、 外部系统协同、 数据分析、数 字化平台建设、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营平台等各个层级的建设。


农资行业中,不少企业已经实现“黑灯工厂”,这属于数字化转型更具体的场景。所以,人工智能融入农资企业的运转体系,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比传统模式要更加有效。


而在这些不同的协作体系中,农资供应属于更贴近一线的管理链条,最终触及的是一线基层人员,以及田地里的庄稼。一线基层人员在供应链末端具有沟通成本高、铺货过程繁琐的特点,再加上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所以优化农资供应链,提升铺货调整速度是必要工作。


笔者在向部分农资企业咨询“人工智能融入农资企业,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都表示,数字化转型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也是促使企业前进和改革的催化剂。


云图控股渠道部相关负责人向笔者吐露,从农资企业渠道管理上来看,利用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客户关系的智能化管理,比如个性化服务:通过分析客户数据,给客户打上画像标签,AI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荐,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比如售后支持:AI客服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及时的客户支持和咨询服务,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这说明,人工智能具有高效性和及时反馈性,也减轻了人工的压力。


新洋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对于农资企业同样如此。在研发上、生产上,都有着精确检测、智能调控的优势;在农化服务上,“人机协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农化服务更科学、高效,农化老师的种植技术更方便应用和实施。


当然,农资企业的物流运输更不能掉链子,人工智能能够链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仓储物流信息,让农资产品配送更高效更安全,助力粮食安全保障。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任因素,有助于建立更可持续的供应链。
慢慢来也是优化农资供应链要做的功课

就像之前笔者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农资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说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就是转型,真正的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成功实现数字驱动后再谋划整体数字化转型,布局所有系统和供应链。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农资企业始终保持既慢又稳的发展路径,所以在转型方面也尤为谨慎。对于人工智能促进农资供应链优化所带来的显著效果,云图控股深有体会,其渠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AI能够整合和分析来自各个环节的大数据,包括生产、运输、库存、市场需求等,使得企业能够基于数据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企业能够识别出供应链中的瓶颈和低效环节,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


对于优化效果,六国化工也能感受到,经过其系统应用在需求预测、生产计划、供应平衡等方面的优化,有效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优化了库存成本,增强了部门协同能力。


当然,将人工智能融入农资供应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弄巧成拙。如何能够跟企业自身更好契合?


云图控股渠道部相关负责人向行业提供了宝贵建议。优化农资供应链,一是需精心建立数据生态系统,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数据平台,集成从上下游合作伙伴、市场和消费者获得的数据,形成全面的数据生态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支持AI算法的训练和优化,为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二是倾心合作与分享,鼓励与供应链各环节的伙伴进行合作与信息共享,以便共同受益于AI技术。在农业供应链中,农民、经销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人工智能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正深刻改变农业的科技创新、生产、销售及经营组织方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体会和建议,农资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供应链,不仅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还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文章中六国化工案例部分内容来自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所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