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已饱和的“样板”市场是否仍有增量?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2/9 10:52:24
哪个地区,能称得上中国农业、农资的发展样板?相信有超过一半的人脑海中会跳出“山东”这个名字。“现代农业看山东”,山东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样板,近年来更是凭借其丰富的作物种类、优秀的作物品质、先进的种植技术,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历经多年发展,山东农资市场也已成为饱和大市场。在增长越来越难的环境下,这片热土的从业者们,又“修炼”出了哪些新技能,找到了哪些新模

哪个地区,能称得上中国农业、农资的发展样板?相信有超过一半的人脑海中会跳出“山东”这个名字。

“现代农业看山东”,山东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样板,近年来更是凭借其丰富的作物种类、优秀的作物品质、先进的种植技术,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历经多年发展,山东农资市场也已成为饱和大市场。在增长越来越难的环境下,这片热土的从业者们,又“修炼”出了哪些新技能,找到了哪些新模式?


筑牢粮食基础,延伸经作天花板

在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中,山东是一个以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见长的地区,如烟台苹果、章丘大葱、潍坊蔬菜等品牌与品类,全国闻名。但事实上,山东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的质量与产量也同样突出。

粮食作物总产单产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关于 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 12581.85万亩,位列全国第 3;总产量 5655.3万吨,排名全国第 3;单位面积产量 449.48公斤/亩,排名全国第 6。同时实现了面积、总产、单产“三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4年 7月12日公布的数据,山东省夏粮播种面积为6036.3万亩,同比增长 0.4%,夏粮播种面积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4年山东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 1.25亿亩以上。
2020—2023年,山东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三连增,2018—2023年,实现了粮食作物总产量五连增,亩产量也稳步提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产量与面积的不断提升,也能窥见山东粮食作物种植的发展趋势,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种植、科学高效用肥用药等。

据官方及网络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山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7643.7 万亩,连续 3年获得国务院激励;2024年 6月,有相关新闻报道显示山东土地流转率已达55.2%。

图片

图片

图片


棉油作物波动较大,仍待深挖


山东的棉油作物市场一向受到重视,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转型进化趋势。
棉花种植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山东棉花播种面积144.75万亩,位列全国第 3;总产量 12.6万吨,位列全国第 2。但受限于高昂的种植成本、繁复的种植工序与不成比例的投资回报,山东棉花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在 2018—2021年波动下降。随着棉花价格提振与需求增加,2021年以来,山东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止住了快速下跌的态势,甚至在2022年出现了小幅回升。
油料作物方面,山东种植的主要是花生,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 14%以上。山东油料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高产高效技术较为成熟,玉米花生间作、(带状)轮作、有机肥 +菌肥等生态保育技术十分先进,油料生产的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但是从数据来看,近年来山东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22年播种面积 914.69万亩,产量 270万吨,分别较 2021年下降 32.92万亩与 11.89万吨。

山东在“十四五”油料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油料作物的发展目标:到 2025年,全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 1205万亩,总产 365万吨。其中花生面积 1180万亩,总产 360万吨;大豆面积300万亩,总产 60万吨。综合机械化率提高至90%以上。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山东油料作物仍有较大的扩种空间。

未来,山东棉油作物种植亟须朝着规模化、品质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等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符合品质化发展要求的高端水溶肥、特肥或将迎来新商机。

果蔬作物势能潜力不可小觑


品牌化是山东果蔬作物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2010—2020年,山东水果产量连续 11年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山东水果产量全国排名第二,占全国总产量的 9.81%。虽然排名下降,但总产量仍在保持增长,且单位产值较高,近年来更是呈现出高端新品种快速发展的趋势。鲁丽苹果、威海金苹果、齐早甜樱桃、秋月梨等新品种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代生产关键技术得到逐步普及和推广,使得山东果品品质不断提升。同时,设施农业也使山东水果的反季优势明显。

图片

除水果外,蔬菜是山东农业的另一张名片。
2022年,我国蔬菜总产量83042.1 万吨,其中山东 9272.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 11.17%,相当于全国每生产10斤蔬菜,就有1.1斤来自山东。除了产量高,山东蔬菜的品质也十分突出,供给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地区。2023年山东蔬菜出口额为 362.8亿元, 保持增长态势。
无论是粮食、棉花等大田作物,还是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在山东都有着庞大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农资市场也十分可观,有不少农资企业仅专注一两种作物的市场,就能取得不错的销量。
但市场大也意味着竞争饱和,想要继续“掘金”也就显得愈发困难。如今,山东农资市场又出现了哪些新趋势与新机遇?

图片

图片


农资市场焕发新面容

作为首屈一指的农业大省,山东向来是从业者不可忽视的农资销售大市场,也是新技术、新产品最好的“试验田”,特肥、新型农药等产品在这里能够被更好地接纳与使用。


供大于求,常规品陷入内卷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实施,山东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持续下降。2023年准确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2022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意见》,到 2023年,在粮食主产区、果菜茶优势产区等重点区域,全省化肥使用量要较 2020年减少3%,在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平稳的情况下,全省农药使用量要较 2020年减少 6%。
争相涌入的竞争者与不对等的需求量,叠加原料价格不稳定、土地流转加速、种植结构转变、极端天气频发、农产品价格低迷等诸多因素,使山东常规农资品销售陷入严重内卷,常规产品的渠道商与零售商经营普遍面临困境,价格战、赊销、窜货等乱象频现。

图片

图片


理念进化,新特产品机遇尚存


山东是我国最适合特肥、新型农药等新特产品推广的地区之一。
种植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用肥用药量较大,且品质要求高、收益可观,意味着山东对特肥等产品的需求量多;土地流转率高,大户和职业种植者多,意味着山东种植者的种植技术与理念都十分先进,对新型产品接受程度高;山东市场企业扎堆,示范效应明显,形成了较强的聚集效应。
在常规品利润稀薄、内卷加剧的市场中,新型差异化产品无疑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企业加码布局,山东本土也崛起了海大生物、青岛明月、世代海洋等一批优秀的特肥企业。但同时,新特产品的推广销售,对从业者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是技术与产品要持续进化。随着特肥玩家越来越多,难免会使新产品逐渐沦为常规品,这就要求厂商要不断创新,做差异化。有些企业选择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也有些企业通过合作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在特肥上,拥有特定功能、能针对某种作物或痛点的产品愈发受到欢迎。新型农药则是生物防治与调土等功能性产品成为热门。
另一方面,产品推广的服务落地问题亟须解决。不少从业者都表示,新特产品效果毋庸置疑,但是使用中的问题和难度也不小,甚至成为阻碍产品推广的首要因素。因此,大部分企业会选择有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并转变产品营销策略,从单纯地售卖产品,转向帮助用户解决种植问题,提供作物解决方案,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趋势转型,跟上时代需求变化


在农资与市场传媒的市场走访中,曾听到有人将山东农药经销渠道的现状形容为“鸡飞狗跳”。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失形象。
深耕山东农资市场多年的职业经理人高志国表示,目前山东农资市场的主要渠道模式有传统的总代模式、厂家直发终端网点模式、厂家直发大户模式、总代直发大户模式、厂家直销模式、平台网销和直播模式。此外,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在布局连锁农资卖场。
在这些模式中,受竞争者挤压和原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一部分渠道商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也总有不放弃进化希望、持续转型的佼佼者。譬如入选农资与市场传媒“百佳特肥服务商”的烟台众德、顺泰植保、青岛华垦、大为农科、爱益七海、德地得、太阳农资等。
在这些优秀者身上,也能窥见中国农资经销商的未来样本。

譬如专注作物,尤其是特色作物,减少服务作物的数量,加深深度,在一种或几种作物上做出影响力,同时向上下游延伸。山东苹果、樱桃、蔬菜等作物上,都不缺头部的经销商。他们不仅精通作物的种植和用肥用药,还能为种植者的选品、销售甚至是作物品牌化提供帮助,形成了固定的高黏性顾客群,自然也就不为外界竞争烦恼。


譬如转型农服组织,为大田作物种植户,尤其是大户和新兴农业主体提供综合化服务。这样的组织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农资经营者的身份,能够提供从种到收再到管的全链条服务,价值也就远远胜过单纯的销售中间商。

也有人寄希望于新渠道带来的新增量,拓展出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无论是将电商作为引流方式还是重心调整,只要肯尝试,就总能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销售模式。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