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警示:我国面临的土壤污染有哪些?
我国面临的土壤污染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重金属污染
主要污染物: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等重金属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其中,镉、汞、砷、铅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污染来源:
工业排放:工业 “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电镀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重金属,这些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等方式进入土壤。
固体废弃物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或填埋,会导致重金属渗入土壤。2023 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42.7 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546.5 万吨。
农业活动:长期过量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以及污水灌溉等农业活动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 330 多万公顷。
分布特点: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有机物污染
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石油烃类、抗生素、酞酸酯、激素等。其中,六六六、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问题较为常见。
污染来源:
农业活动: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是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残留。
工业排放: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污水灌溉或渗漏进入土壤。
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填埋或堆放,会导致有机污染物渗入土壤。
分布特点:有机污染物在南方农业区和工业发达地区分布较为集中,部分城市周边和工业园区的土壤有机污染较为严重。
复合污染
主要类型:我国土壤污染呈现无机和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例如,重金属与有机物的复合污染较为常见,如镉 - 铜、砷 - 镉 - 铅等复合污染。
危害: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的危害更大,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导致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更严重的威胁。
放射性污染
主要污染物:放射性核素如铀、钍、镭等可能通过大气沉降、工业废渣堆放等方式进入土壤。
污染来源:主要来源于核工业活动、放射性矿产开采以及核事故等。此外,一些工业废渣中含有放射性物质,随意堆放也会导致土壤放射性污染。
病原菌污染
主要污染物:病原菌污染主要来源于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
危害:病原菌污染可能导致土壤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土壤次生污染
主要类型:包括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
污染来源:这些次生污染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活动导致的。例如,长期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