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什么时候控旺最佳?花生高产种植经验!

作者:山丹丹农业技术 2024/7/25 14:35:29
当下正是花生生长旺期,随着雨水的来临,花生很容易发生徒长,降低产量,而花生控旺是花生高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施用过早或使用不当,不但不会增产,甚至起反作用,造成减产。那花生控旺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花生控旺成分是什么?  花生为何要控旺?  花生在生长旺期,如果管理不好,就会造成花生疯长,徒长,只长秧子不结果,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花生在水肥充足,气温高,光照好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加快,极易

当下正是花生生长旺期,随着雨水的来临,花生很容易发生徒长,降低产量,而花生控旺是花生高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施用过早或使用不当,不但不会增产,甚至起反作用,造成减产。那花生控旺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花生控旺成分是什么?


  花生为何要控旺?

  花生在生长旺期,如果管理不好,就会造成花生疯长,徒长,只长秧子不结果,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花生在水肥充足,气温高,光照好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加快,极易造成茎叶徒长,这种旺长对花生增产没有直接有利的影响,反而浪费了地力肥力,如果不及时控制,株高过高,过密,茎干由于生长过快,细柔无力,很容易倒伏,而且营养过度供给茎叶,使得荚果发育所需营养减少,果实不饱满,影响产量。


  因此,必须重视对花生旺长进行有效控制,有效促进养分向根部转移,把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使得花生果仁饱满,提高成果率,从而达到花生增产的目的。


  花生控旺最佳时期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进行调控,不要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控制住旺长,这样是不符合花生的生长规律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控制。


  1、最佳时期:大量果针入土时期,此时第一批入土的荚果有小手指头肚那么粗,第二批果针头部似鸡嘴状。


  2、水肥充足,长势旺,株高达到30~35厘米。


  3、喷施前后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过旱,不利养分吸收,且会提高对花生的抑制作用,产生单仁现象。


  针对今年花生前期干旱,蹲苗较理想,预计到7月中旬后由于雨量增加,花生生长速度加快,容易徒长,因此控旺要及时。


  当田间开始封垄时第一次使用,时间大约在7月22-25日。然后根据生长和气候情况,株高在45-50厘米时,第二次施用,时间大约在8月10-20日,花生收获时株高不超过60厘米为好。


  花生控旺剂的选用

  生产中,比较常用的化控剂为多效唑


  一是多效唑用量过大,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发育,使果型变小,果壳增厚,若做种用,出苗延缓,生长势弱;


  二是施用过早,会加重花生叶部病害发生,使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植株早衰;三是多效唑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对后茬作物的生长会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宜连茬使用。因此建议尽量不要选用,花生繁种田禁止使用。


  花生控旺剂使用方法

  在使用时,掌握如下原则:

  1、多次少量法。就是说花生控旺要分2-3次进行,避免一次用量过大,控旺过早,影响花生正常生长。每亩用药总量不超过40克(每次用药20克左右),每次喷药不超过2喷雾器。


  2、喷药在午后进行,6小时内如果遇雨应重喷。


  3、喷药时加入少量中性洗衣粉,可增加药液展着和叶片吸收能力。


  4、喷药时要喷花生顶部生长点,一喷而过,不能重喷。


  控旺过早为何减产?

  控旺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过早会减产。例如盛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这个时期用不只抑制茎叶生长,也抑制开花,果针形成少。如果在下针期喷洒,则抑制果针伸长,针短,果细,影响饱果数以及果仁重。


  雨水大年份花生怎么控旺?

  一般按正常量使用,用量过大影响荚果发育,使果型变小、果壳变厚,叶片早衰、枯死,叶部病害亦有加重趋势。


  但是遇到特殊年份比如雨水大的年份,第一次控旺后10~15天左右,株高超过40厘米可再喷1次,同时喷施时要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


  高产田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多次少量法化控,应注意适当减少每次化控药剂的用量。


  花生控旺综合管理技术

  这个阶段一般高温高湿,也是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疮痂病等病害容易发生的阶段,可以结合控旺配高效广谱杀菌剂防治叶部病害。


  另外这个时候花生叶片,果针与荚果都能吸收营养,荚果发育期是需要营养的关键时期,同时易缺素引发发黄等现象,此时要重视叶面营养的补充,尽量补充营养全面的液体肥料。根据实际情况,可结合控旺把杀菌与营养的加进去。


  加强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补种缺穴最好采用移栽。


  2、清棵

  清棵是指花生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


  3、合理灌溉

  花生是耐旱怕涝的作物,在正常年份,除造墒播种外,花生生育期一般不需浇水。


  (1)播种出苗期:耗水虽少,但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在足墒播种的基础上,整个苗期能维持适宜水分而不必浇水。


  (2)苗期:耗水少,抗旱性较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或40%才需浇水。


  (3)花针期至结荚期:耗水量大增,此期干旱不仅阻碍营养生长,而且使花、针、果数减少,限制果的膨大和对Ca的吸收。北方此期多为雨季,应注意排水,以免涝害,若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应即时浇水。


  (4)饱果成熟期:耗水量下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50%—60%,但北方常有“秋旱”发生,应注意防旱浇水(相对含水量低于50%)。


  4、中耕除草

  花生中耕一般3—4次,第一次在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第二次在团棵时进行;最后一次应在下针、封垄前不久进行。


  花生控旺注意事项

  1、花控后的花生应密切关注田间生长情况,加强管理,防止叶斑病和叶片早衰现象发生。


  2、及时收获,收获过晚,烂果严重,影响产量!

  花生生长期间水分充足,气温高,生长速度加快,极易造成茎叶徒长。本文详细介绍的花生控旺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控旺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花生高产管理经验


花生的生长特点


        花生的整个生长期可分:苗期-花针期-荚果期三个阶段,其中这四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生理特点。



苗期到初花期


        从苗期到初花期,该时期的管理要点是:

        促苗、壮苗:通过补苗并补充养无素(喷施叶面肥)及促进生根类产品(如优沃施®根补力®)从而达到苗齐、苗壮,根多,根深。

        防病、治病:通过喷施防治根部病害的杀菌剂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并有效减少死苗烂根,断垄少苗的不良现象。在该时期特别是花生的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促进开花:花生的开花数量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最终的产量。多花才能多针,多针才能多果,多果才能高产。因此,开花多是高产的基础。这一时期可以喷施促进开花的叶面肥,如硼、钼、铁等含氨基酸/腐植酸微量元素从而提高花期的开花数量及有效花数量,最终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盛花末期到下针期


        从盛花末期到下针期,该时期的管理要点是:

        控旺促针:该时期是花生生长周期中最终要的时期,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型阶段,因此在该阶段科学的促控结合可以为后期的高产营造良好的条件。

        防治病害:并且由于该阶段也是花生体质最弱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所以在该阶段也要做好病害,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花生叶斑病(黑斑,褐斑,网斑)及白绢病的防治。



花生荚果期


        该时期的管理重点是:

        补充营养:因花生在该时期根系已开始老化,为了进一步补充荚果形成膨大所需的营养,可通过喷施营养叶面肥(钙,磷酸二氢钾等)的方式从而最大可能的保证该时期的养份供应。


        防治病害:由于该时期夏花生正处在高温的6-7月份,如果雨水较多,接近地面高温、高湿且不通风透气,极易爆发叶斑病从而导致花生提前衰老,也就是常说的“早衰”,早衰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如荚果不能正常形成及壳大籽粒不饱满,甚至“杆死果落”响影后期采收。


近期,很多种植户反应:

花生出现烂种,黑根,死苗现象。




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如:种子的原因,低温高湿,肥害,虫害,病害,药害。


烂种


 1.种子原因 


(1)症状

看到缺苗短垄,扒开土后,发现种子发霉,或残缺不全。


(2)原因

可能是种子贮藏不当、霉变、破损,或被地下害虫取食,也可能是拌种不均匀、拌种剂浓度大、剂型选择不恰当、拌种后没晾干。


特别提醒:拌种剂最佳剂型为悬浮剂

 2.低温高湿 


地温低于13℃,花生是不会萌芽的,再遇到阴雨天气,花生种子就会霉变,腐烂。


另外,花生在苗期遇到高湿天气,也会加重病害的蔓延与爆发。

 3.肥害 


播种时施肥量过大、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肥料未与花生种分开,就会造成烂种缺苗,诱发地蛆等危害。


花生施肥推荐:

基肥占施肥总量的70%,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每亩1500~2000千克,花生专用肥30~50千克,种肥分开施。


烂种了,怎么补救?


一般在播种后10~15天,花生基本齐苗,如果缺苗就要及时补苗。


为避免花生苗大小不一,推荐使用移植补苗法,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选择植株茁壮、密度较大地方的苗子,带土起苗,随起随栽,栽后要及时浇水以保证成活率。


如果缺失太多,就要进行重播了。



黑根


 1.根腐病、茎腐病 


为害症状

(1)幼苗出土前侵害子叶,主要表现为子叶成黑褐色干腐状;


(2)出苗后侵染,茎或根部病斑黄褐色,随后变黑腐烂,病部密生小黑点,至全株枯死。


防治措施

拌种:播前进行多菌灵、三唑酮拌种或新高脂膜浸种处理。


播种前没有拌种的花生田:出苗后用多菌灵和普力克交替喷淋根部或喷雾,提前预防。


 2.播种过深 


播种过深,根系呼吸困难,不仅会导致叶片变黄,根系也会稍微变黑


解决:用锄头帮发黄的花生苗松土,就会缓过来。

 

死苗


 1.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是典型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盛花期最多


发病初期,顶梢叶片失水萎焉,早晨叶片张开晚,傍晚提早闭合。


随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维管束变黑褐色,有白色的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

(1)田间初见病叶或病株时用稀释后的络氨铜水剂液喷淋根部,并灌根。


(2)喷施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农用抗菌素120,噻菌铜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2.叶斑病 


从生产实践看,花生齐苗后,叶斑病就已有发生,特别是播种早的花生


由于出苗时间长,地温明显偏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不足,极易遭受病菌侵袭,所以必须提早防治。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近圆形,黑褐色至黑色,直径1~5mm不等,病斑上有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防治措施

花生齐苗后,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戊唑醇等,每隔7天喷1次,至少喷2次。同时,可兑加吡虫啉和营养剂,达到防病、治虫、营养“一喷三防”的功效。


 3.地下害虫 


为害花生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和金针虫。咬食花生的根、茎,造成花生缺苗断垄。


防治措施

防治地下害虫最好的方法就是拌种,推荐药剂:吡虫啉,噻虫嗪,二嗪磷等。


 4.蚜虫 


为害症状

在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出苗后,吸食心叶背面的汁液。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


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50%~60%,甚至绝产。


花生蚜虫必须防治彻底,因为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


防治措施

可选用吡虫啉,扑蚜虱,辛硫磷等,交替喷雾。


 5.药害 


药害症状:


植株出现无规律的斑点,畸形,卷叶,生长缓慢,枯萎至死亡等。


原因:

喷施除草杀虫杀菌剂时,药剂不适合在花生上使用,浓度大,或天气干燥,都会产生药害。


推荐除草剂:

精喹禾灵(禾本科杂草),烯草酮(禾本科杂草),灭草松(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乙氧氟草醚(单双子叶杂草),氟磺胺草醚(阔叶杂草,香附子,禾本科杂草)。


另外,有种植户反应用吡虫啉+咯菌腈拌种,苗期病害少很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