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肥和增效物质,从边缘到主流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1/7 15:06:42
用增效肥打开肥料的天花板。 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收益。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肥料增效拉至最高位置,于是, 各种各样的由增效物质和增 效技术堆积的增效肥开始展现在公众面前。 而近几年,增效肥名称的提出,也标志着增效肥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市场演化。

用增效肥打开肥料的天花板。 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收益。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肥料增效拉至最高位置,于是, 各种各样的由增效物质和增 效技术堆积的增效肥开始展现在公众面前。 而近几年,增效肥名称的提出,也标志着增效肥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市场演化。

增效肥需求量不断增大

行业对肥料增效的追求由来已久,像最开始的缓控释肥、控失肥以及稳定性肥料,这些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讲都算是为提升肥料施用效果的高效肥料。 业内人士表示,减肥增效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协同增效(药肥一体化)、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肥机一体化)、功 能增效(增效物质)、增效 技术等。

对于生产和研究增 效肥的企业而言,在肥料中添加增效物质是肥料增效的有效途径,所以就生产端而言,研究的重点在于增效物质和增效技术。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 秘书长李光在“2024 复合肥及肥料助剂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复合肥及肥料助剂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保障我国 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推动农业可持 续发展,以及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世界对肥料增效有不 同的看法和认知。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肥料助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认为,增效肥 是一个很好的肥料发展方向。

增效顾名思义就是增加肥料的效果,其表现就是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增产、增效的同时,增加肥料对作物和土壤环境的绿色协同。单俊伟表示,对增效肥的要求应该是—减少种植 者的投入成本,提高产出。 

云图控股副总裁阚夕国也表示,增效肥将成为头部企业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云图控股是行业内较早开始提倡增效肥的,云图增效肥料研发包括高效原料、增效助剂、工艺技术、 肥效生测四维体系。对于增效,云图控股的理念就是肥料增效、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f0c0a6a2b0a0f5408ea39070a03250d.png

川金象·瑞象农业副总经理曾茂认为,增效肥料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增效技术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 料流失、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类 肥料。肥料增效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山东施诺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总监韩金波认为,肥料增效,可以理解为通过优化配方组合或添加增效 物质达到肥料效能提升的技术途径。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肥料助剂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福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琳认为, 肥料的增效无非就是围绕着提高作 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强化两个方 面。 主流市场、主流企业对增效产品 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推高了肥料增效剂的需求量。

爆发增长、野蛮生长的“增效物质”

据上市公司年报公开信息,增值肥料目前年复合增长率在 15%—20%,增速较快。 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全政表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肥料折纯用量 5000 万吨,功能增值肥料的增 效市场 50 亿元。 

据国际肥料协会预计,到 2026 年全球 稳定性肥料总量将达到 2700 万吨。 增效行业目前处于爆发增长的阶段,很 多业内人士认为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由于增效肥料在管理上目前不是特别 清晰且品类繁多,目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 肥料增效剂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

迄今为止,农业农村部登记种类只有硝化抑制剂和脲 酶抑制剂,所以在归类上就比较尴尬且产品鱼龙混杂。

肥料增效剂在行业标准中的解释是这样的:肥料生产或应用过程中,添加至肥料, 通过改善肥料养分供应、促进植物吸收养分等提高肥效的物质。 

中科帝元副总经理丁仕奇介绍,肥料增效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的非养分物质(即肥料 增效剂),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从而达到增产、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的目 的。

肥料增效需要从“肥料—土壤—作物 ” 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控。

河南省中威春雨植物营养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中则认为,能发掘作物自身潜能、 平衡植物营养、强化植物抗逆性、优化植物 自身免疫力、让植物健壮生长、对植物基因 表达有着最佳效果,使作物改善品质、增产丰收,同时提高肥、药效率,减少肥、药用量,并且低毒、无残留,与环境友好,属于这个范畴的营养物质或类营养物质都应属于增效物质。 随着增效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充,增效剂产品也越来越多。

产品“乱花迷人眼”

增效剂的分类及增效肥的种类繁多,乱 花渐欲迷人眼。

增效剂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有按增效 物质的来源划分的(动物源、植物源和矿物 质源),有按增效物质的功能划分的(生根型、 抗逆型、提质型),有按照产品的使用方法划 分的(底施类、滴灌类、叶喷类)……林林 总总。 

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认为,增效物质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认知它。 

首先,这种特殊物质到底是从哪得来的,是酶解提取得到的,是生物合成的,还 是天然的矿物质? 其次,要说明它是什么,它的增效机理是什么。再次,它的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持续性如何。最后,也是重点,它的表现效果如何。 到底能起到哪些作用?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还是能提升作物的品质?还是能增加作 物的抗逆性?

其实,无论作用于肥料的肥料增效剂, 还是作用于土壤、植物的肥料增效剂,其效 果一般都和添加的量相关,添加过多或者过 少都不合适,过少没用,过多会增加成本甚至过犹不及。

330d28cdb213cda8c57deff9cb56342.png

譬如,NBPT 以纯氮量的 0.5%—2.5% 作为添加量;DMPP 一般以纯氮量的 1%—5% 作为添 加量;CP 一般以纯氮量的 0.25%—0.5% 作为添加量;控释肥包膜材料一般用到尿素量的 2.5%— 4%,其他添加物质也各有自己适合的添加量。

标准不统一“真伪难辨”

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耿全政指出,目前增效市场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监管不严,没有相应政策法 规履行,各种增效产品鱼龙混杂,优劣难辨。 为什么说增效剂真假难辨呢?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增效剂并没有 统一的国家标准,部分类别只有行业标准。 甚至有企业连企业标准都没有。

03e64036b186abb27b495d992f92510.png

0d340758648bf29c88124d81f07a4b3.png

部分增效剂企业表示,增效肥料的标准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是行业的一个痛点,市 场上存在一些虚假宣传和不合规产品,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规范是大势所趋,只有合法合规的增效肥料与肥料增效剂才能被行业广泛接 受。

中科帝元副总经理丁仕奇认为,进一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完善行业标准,推动行 业标准化发展,对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剂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全政也认为,未来肥料增效的机会点还是 在于产品本身,比如增效产品的有效性、合规性、性价比及产品品控。

增效剂市场高度分散

目前行业做增效剂的企业很多,一些是老牌的增效企业,一些是外行业跨界而来, 也有一些是合成生物等新兴企业。

增效剂企 业规模基本上都不大,行业市场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使用量小、品类繁多是增效剂产品、增效剂企业做不大的两个原因。

以大北农为例, 其聚谷氨酸产能若满负荷运转的话,能满足所有企业添加使用还有余量。单个增效剂需求有上限,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当然,增效剂市场乱不是因为企业规模小,而是因为搅局者多。

通过对增效企业的走访可知,市场痛点 综合起来大致是 :

  • 有的产品缺乏科学依据 ; 

  • 有的产品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对土壤和作 物产生负面影响 ;

  • 有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踩踏致使劣币驱逐良币;

  • 市场规范和标准 化程度不够,等等。 

海大生物单俊伟倒是看淡竞争,他认为,市场的问题未来只有通过市场的力量解决, 让消费者来选择产品,让没有销量的产品自然被淘汰。 

 即便是业内都对增效肥报以极大的信 心,但是增效剂这个赛道依然是小众赛道。 

正如临沂中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璐说的这样,市场现在显示的最大问题是头部企业占据的份额不大,整个市场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如果能像大肥一样,某个厂家能在行业内率先由一款产品或者一类产品来定义某一项增效功能,那 将是大机会。

增效剂市场纵然有很多痛点,但是机会 点也更加明显。 川金象·瑞象农业副总经理曾茂认为,市场的机会很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环保 要求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带来了更多创新机会;农民对高效、环保肥料接受度逐渐提 高;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为增效肥料 市场都带来新的增长点。 

增效肥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全球农业绿 色发展的推进和环保政策的加强,以及全球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增效市 场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增效肥料市场将保持高速增 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需求 将显著增加。

92d251a71b6a7f86b5facb78c93a0ba.png

用科技打开产品天花板

为了向上发展,企业就不得不持续创 新。

持续创新就会遇到两个难题 :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 

目前,增效物质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学 加持下的增效物质,打开了行业创新的天花 板。 

生物合成是一种以生物质为碳源、以细胞为底盘、以能源为驱动,低碳绿色的物质 制造方式。如果把成本对应到公司能力上, 那么成本是由碳源能力、菌株能力、工艺能 力和工厂规模这 4 个能力所决定的。工艺和 规模对成本很重要,但是未来降低成本的天 花板在菌株上。 碳源将会是生物制造的底层命题,也将 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抓手。

国庆前夕,笔者一行来到了位于江苏盐城的蓝晶微生物生产基地,在这里,笔者一 行看到了合成生物学与数字化、自动化深度 结合(70% 的研发都是利用机器人完成),以 及行业发展的另外的可能性。他们用一种颠 覆式的菌株研发和工艺研发,缩短了新产品 从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周期。

2ed1d98d60ebe56cbaf3b30b29f6c3e.png

蓝晶微生物CEO张浩千介绍,合成生 物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解决原料、产品中的 各种问题,他们目前正在做现有原料的直 接替代和对现有产品的直接提升。

蓝晶从第一代碳源切换为第二代碳源, 极大提升了供应链的安全度且显著降低了 生产成本,其土壤微生态制剂多生菌脂就是 生物合成的一种新型的肥料增效剂。 从某种意义上讲,增效物质就是肥料 行业的“天工开物”,提升并改造着行业。 很多增效剂企业都愿意做产业链协同,为企业赋能,共同做产品的落地。 

海大生物单俊伟表示,现在海大生物 与 200 多家企业端用户展开合作,其中还 包括 40 多家大型上市企业。

术业有专攻, 其实,像活性物质的挖掘(到底哪些活性物质对增效肥料能起到增效作用?在提取技 术上怎么能使它的成本更低,养分更好?) 不是简单的事情,更别说合成生物学了,对 技术的要求和积累就更高了。

海大将持续 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深度挖掘,挖掘一些 新型的藻类,再将原有的藻类纯化,包括 对它的不同分子量的作用的研究等,为行 业赋能。 

近几年,像海大生物、南京轩凯、广西汉和等企业在生物合成方面做得都还不 错。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在 会议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复合肥及肥料 助剂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例 如,肥料助剂的创新应用,如增效剂、稳 定剂、防结块剂等,改善了肥料的性能和 质量,延长了肥料的储存和使用期限。 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崛起,也代表 着增效肥和增效物质从边缘到主流。

相关推荐
跌到底了?尿素最新报价(4月29日)

化肥农药助手 2025/4/29 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