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的破局之道不在天上,在田间地头!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关乎着国计民生。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涵盖了气候、温度、光照、雨水、灌溉、营养、病虫草害以及作物品种等多个方面。
农资行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关注种植者的真实需求,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包括作物的种植技术、植保及营养等领域不断摸索前行。
当下农资行业,面临多方面的因素的叠加,渠道多元化:直播、短视频、全程托管、作物服务商、农资大卖场等;种植群体变化,需求也发生变化;人力成本攀升,效率递减;上游原料波动,决策犹豫;外行跨界企业纷纷入局,抢占份额;原有品牌失效,渠道黏性减弱等等。
让农资企业愈发地迷茫,到底该何去何从?
壹、
表象之下的本质
01.单一产品无法满足作物需求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植保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作物真正需要的是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农资产品。
市场上很多经销商向种植者承诺有能解决作物所有问题的“神奇产品”,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种过度夸大产品功效的行为,不仅误导了种植者,也反映出行业内部分从业者缺乏对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入了解。
02.线上网络销售存在诸多弊端
产品功能局限:
线上网络销售的农资产品大多是基础的常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能满足作物一些基本的需求,但无法解决作物关键节点的问题。例如,在作物遭受严重病虫害或者处于关键的生长转折期时,常规产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企业研发与服务能力不足:
寄希望于线上网络销售的企业,大多对作物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也不能及时为种植者提供准确的植保与营养方案。在遇到问题时,种植者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产品同质化与质量问题:
线上网络销售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为了吸引顾客,常常采取低价策略。然而,低价往往是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的,这使得种植者购买到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监管缺失与种植损失:
目前,农资产品网络销售监管存在缺失,因网购农资产品而产生的种植损失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良商家趁机销售劣质产品,给种植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
贰、
解决方案在哪?
01.深入田间地头研究作物
农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研究作物的生长规律和需求。只有了解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具体需求,才能开发出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建立专业的研发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和试验。
02.提供专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农资企业应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销售单一的农资产品。针对不同的作物品种、种植区域和生长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植保与营养方案。同时,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培养技术服务团队
除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农资企业还需要系统培养技术服务团队。这些团队成员要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种植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他们不仅要帮助种植者正确使用产品和方案,还要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04.渠道商选择优质企业
农资渠道商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注重企业的研发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能力。选择那些基于作物真实需求进行研发的企业,能够为种植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渠道商也要避免贪图低价产品,以免因产品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而导致库存积压。
写在最后的话
农资行业正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线上网络销售虽然为农资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农资企业要通过培养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确保方案能够正确地被种植者使用。而农资经销商要选择有实力、有服务能力的企业合作,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
总之,农资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答案就在田间地头,只有扎根于农业实际需求,才有仰望天空的机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