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达净利暴增3064.56%,诺普信净赚5.76亿,农药行业前三季度强势回暖!
截至10月31日,农药板块成绩单悉数披露完毕。
在统计的34家农药企业中,诺普信、利民股份、利尔化学、润丰股份、国光股份、海利尔、兴发集团、扬农化工、江山股份、泰禾股份、先达股份、联化科技、苏利股份、丰山集团、长青股份、贝斯美、广康生化、华邦健康、新农股份19家企业前三季度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同比双增长,行业一扫前期的阴霾,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先达股份、联化科技、利尔化学、润丰股份、泰禾股份、苏利股份、江山股份、贝斯美、丰山集团9家净利润增幅都超过了100%。其中先达股份净利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3064.56%,增幅一马当先,而诺普信则以5.76亿元的净利润额稳居第一梯队。
农药上市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排名不分先后)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安道麦A、红太阳、中旗股份、蓝丰生化、颖泰生物、雅本化学、*ST辉丰7家企业仍陷于亏损境地,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行业格局。
业绩数据的背后,清晰地揭示了在行业周期、政策导向与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企业因战略选择不同而走向分化的内在逻辑。
本轮业绩分化的首要逻辑在于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力。拥有核心中间体与原药产能的企业,在价格高位周期中将成本优势转化为丰厚的利润。
以净利润增幅一骑绝尘的先达股份为例,其业绩暴增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主营产品烯草酮原药及中间体的一体化优势。公司通过关键中间体的自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保持高位的环境下,其毛利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利民股份则充分受益于百菌清等产品的量价齐升,凭借其稳固的市场地位和产能优势,实现了业绩的强劲增长。
同样,利尔化学作为国内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的领军企业,其绵阳基地和广安基地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核心产品毕克草、毒莠定等原药的产能释放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其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的根本。海利尔的业绩增长同样得益于其完整的吡虫啉、啶虫脒等原药产业链,以及制剂一体化优势,有效平抑了原材料波动带来的影响。兴发集团则展现了“磷矿-黄磷-草甘膦”全产业链的威力,在草甘膦市场景气度维持的背景下,其资源自给能力构成了坚实的盈利基础。
相比之下,严重依赖外购中间体、缺乏上游支撑的企业,其生产成本被持续高企的原材料价格严重侵蚀,即便面对向好的市场需求,也难以扭转亏损局面,凸显了资源壁垒在行业景气周期中的决定性作用。
企业的市场边界决定了其增长天花板。具备全球运营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国内国际双市场中灵活调配资源,最大化利润。
在全球化运营能力层面,润丰股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轻架构、快速响应”的全球网络注册与营销策略成效显著。公司凭借在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登记证资源和本地化营销团队,能够灵活地将国内制造优势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优先满足利润更丰厚的海外订单,实现了国内国际双市场的协同增效。
反观一些亏损企业,其渠道体系往往较为传统和脆弱,在龙头企业的下沉冲击下,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同时,它们缺乏开拓高利润海外市场的能力和资源,只能困守于国内竞争已趋白热化的红海市场,增长空间受限。
面对行业转型升级,产品力是穿越周期的最终保障。向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转型的企业,成功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诺普信在保持传统制剂优势的同时,持续加大对生物农药、作物健康等新兴领域的投入,其针对经作区的特色作物套餐方案深受市场欢迎。国光股份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一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凭借强大的技术服务和品牌口碑,建立了极高的客户忠诚度和产品溢价能力。贝斯美则专注于二甲戊灵原药及制剂,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技术优化,在该细分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净利润增幅亮眼。
而仍以生产传统、大宗、同质化严重农药品种为主的企业,则面临巨大压力。例如,部分企业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只能依靠价格战艰难求生,利润空间微薄。它们对创制农药、专利即将到期农药的仿制以及制剂新剂型的研发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对高效低风险农药的需求升级,在行业回暖中明显掉队。此外,随着环保、安全生产政策持续收紧,拥有资金和技术实力进行环保升级的大型企业更具优势,而部分中小型企业则因合规成本攀升或停产整改,生产经营受到直接冲击,进一步拖累业绩。
2025年前三季度农药行业的业绩表现,清晰地表明行业正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个比拼产业链协同、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创新深度的新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对于诺普信、润丰股份、利民股份、利尔化学、国光股份、等龙头企业而言,此轮行业复苏是其扩大领先优势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它们需进一步巩固资源基础、强化全球运营网络、并持续通过研发创新引领市场。
而对于仍在困境中挣扎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放弃同质化竞争,要么寻求被整合融入更大平台,要么聚焦于特定作物、区域市场或细分产品领域,打造“小而美”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总之,这场深刻的业绩分化,预示着中国农药行业正迈向一个更加集中、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