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西瓜‘中蜜1号’小拱棚套种食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模式
河套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位于北纬37°线以北,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巴彦淖尔市位于其核心位置,地处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3210.8~3305.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611~636千焦/厘米²;年平均气温7.4~8.8℃,日平均温差13~14℃;无霜期146~151天,≥10℃的积温2876~3221℃;年平均降水量174毫米,年均蒸发量1992~2351毫米。
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口感风味优良的“河套西瓜”,个大、汁多、含糖量高,深受市场青睐。2018年,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河套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巴彦淖尔市常年西瓜种植面积在6000公顷左右,以露地种植为主,为促进“河套西瓜”品质进一步提升、河套地区西瓜产业提质增效,特引进功能性西瓜中蜜1号在巴彦淖尔地区开展示范种植,同时针对小拱棚西瓜成熟早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小拱棚西瓜套种食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模式示范。
中蜜1号西瓜每亩平均产量3100千克,每千克价格1.4元,产值4340元,纯收入3140元;向日葵每亩平均产量150千克,每千克价格10元,产值1500元,纯收入1300元。该套种模式每亩产值5840元,纯收入4440元,综合效益较高。
中蜜1号主要特征特性
中蜜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合肥丰乐新三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有籽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中早熟,易坐果,极早熟栽培果实发育期38天左右,生长势强,单果质量6~8千克,最大果质量可达10千克。花皮圆果,覆蜡粉,皮坚韧,果肉鲜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左右,汁液多,有奶香味,不裂果,不倒瓤,耐储运。保护地、露地均可栽培。
河套地区中蜜1号产品
小拱棚西瓜栽培技术
01
培育壮苗
种子处理 将西瓜种子在55℃温水中浸种,不停搅拌,待水温降到30℃时再浸泡10~12小时,擦去种子表面的水分和黏液。用新毛巾或干净棉布包种催芽。包种前毛巾或棉布先用热水浸泡,然后拧去过多水分,展开铺平,将处理好的种子摊在毛巾或棉布上一薄层,然后四边叠起卷成一个“种子布卷”,放在28~32℃温度条件下催芽,当胚根长约0.5厘米时即可播种。
播种 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育苗。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方法,选用50孔穴盘,使用瓜类专用基质育苗。播前用对穴盘和基质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每穴播1粒催好芽的种子,胚根向下,播后覆盖1~1.5厘米厚基质。浇水后覆盖地膜。
苗期管理 播种后白天温度保持28~30℃,夜间温度不低于15℃,5~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白天温度22~25℃,夜温13~15℃,1片真叶展开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温18~20℃,同时通风降湿,以培育西瓜壮苗。定植前7天逐渐降低温度,以适应小拱棚生长环境。
浇足底水后出苗前无需浇水,出苗后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如若中午叶片萎蔫可少量喷水;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保持苗床湿润;定植前7天少浇水,控制幼苗生长;定植前1天浇透水。苗期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光照。
西瓜的苗期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另外,炭疽病有时也会发生。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水剂400~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炭疽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60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壮苗标准 苗高10厘米左右,3叶1心,子叶和真叶宽大厚实,叶色浓绿,真叶水平展开,叶片上密被较多粗茸毛,且有一层白色的蜡质层,下胚轴粗壮,叶柄短粗,与茎呈45°,侧根多,根系洁白。苗龄35天左右。
02
整地施肥
越冬前深耕25~30厘米,进行晒垡和冻垡加深熟化深层土壤。早春整地时每亩一次性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或西瓜专用肥50千克,肥料普施2/3,沟施1/3。按垄宽1.5~1.6米开沟起垄,垄背宽60厘米、垄高15~20厘米。垄上铺滴灌管和地膜,使用1米宽地膜。
03
适时定植
定植时间 河套地区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定植。定植后马上搭建小拱棚增温保温。
拱棚搭建 提前准备长2米、宽2厘米的竹片和宽2米的地膜,待西瓜定植后立刻搭建小拱棚,小拱棚的走向依据定植垄的走向搭建。首先把竹片弯曲,两头插入地膜两边,竹片与竹片间距为1.5米,竹片入土深度10厘米。之后将塑料薄膜张开,使其覆盖在竹片的顶部,从一侧起逐渐将其向另一侧拉伸,要拉展、铺匀,两边覆土,压实,以防止大风等不良天气对小拱棚的影响。
定植后及时搭建小拱棚
定植密度 每膜定植1行,株距0.45~0.5米,行距1.5~1.6米,定植密度800~1000株/亩。
04
田间管理
拱棚管理 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大小拱棚放风力度,定植10天左右,小拱棚内气温达到35℃以上开始在膜上方每隔60厘米左右开直径3~4厘米的小孔,用于通风降温;植株长到5~6片真叶时,在膜两边斜坡上开稍大的孔,用于通风排湿,但不易过多,防止温度降低或大风掀膜。待可以进行整枝和授粉时,撤掉小拱棚膜,进行正常水肥管理。
小拱棚撤膜操作管理
整枝压蔓 及时整枝,保留1条主蔓,2条健壮子蔓,清除多余侧蔓。坐瓜后可不再整枝,嫁接苗对砧木上萌发的侧枝也要及时去除。瓜蔓长至40~50厘米时压蔓1次,以后每隔4~6个节位压蔓1次。
选瓜留瓜 选主蔓第3、4节位的雌花留瓜,侧蔓第2、3节位的雌花留瓜,西瓜坐稳后及时选瓜,每株只留1个瓜。
水肥管理 定植1周后浇1次透水,伸蔓期控制浇水,果实膨大期小水勤灌。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
植株伸蔓后,每亩追施复合肥5~8千克,膨瓜时每亩追施硫酸钾20千克,膨瓜后期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2~3次,每5~7天喷1次。
05
病虫害防治
河套地区西瓜生产中主要病害有细菌性果斑病、白粉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叶螨、潜叶蝇等,生产中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育苗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苗,使用嫁接苗;加强小拱棚温湿度管理,及时整枝,合理肥水。发现病株及时处理。
化学防治 细菌性果斑病用2%春雷霉素液剂防治;白粉病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
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叶螨用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4000~4500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用1.8%阿维菌素75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06
适时采收
当西瓜果面光滑、瓜柄基部茸毛开始脱落时,说明基本成熟。中蜜1号西瓜达到九成熟上市口感为佳。
中蜜1号进入成熟期
套种向日葵栽培技术
01
播种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在110天左右的杂交食用向日葵品种。
播种时间 向日葵在6月上中旬播种。
播种密度 每两株西瓜苗中间播一粒向日葵种子,播种密度800~1000株/亩。
02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向日葵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西瓜和向日葵田间共生期
水肥管理 西瓜收获后,及时给向日葵浇水,现蕾后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复合肥5千克。
辅助授粉 花期可放置蜜蜂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向日葵的结实率。
病害防治 向日葵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锈病,菌核病在向日葵种植前施用专用抗重茬菌剂可有效预防,锈病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防治。
03
采收
成熟后采用插盘晾晒方式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