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成虎:绘制控释肥营销数字化的新地图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1/4/16 9:13:14
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这是刘春雄老师在《营销数字化能力建设地图1.0》中说的一句话。如何找到新大陆?做好营销数字化的顶层设计,绘出新地图。在新旧大陆的鸿沟之间,架一座数字化的桥梁,提高运营效率,构建生态链,提升客户价值。有的人还在迷茫什么是数字化,有的人已经驾轻就熟,开始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王国”。新大陆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凭借推进营销数字化而产生巨大能量。

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这是刘春雄老师在《营销数字化能力建设地图1.0》中说的一句话。

如何找到新大陆?做好营销数字化的顶层设计,绘出新地图。在新旧大陆的鸿沟之间,架一座数字化的桥梁,提高运营效率,构建生态链,提升客户价值。

有的人还在迷茫什么是数字化,有的人已经驾轻就熟,开始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王国”。新大陆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凭借推进营销数字化而产生巨大能量。

关注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因为他们在控释肥的深耕,也因为他们在数字化上的探索。本期,我们访问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施)董事长兼总经理钟成虎,看他是如何绘制控释肥营销数字化新地图的。

给客户带来价值

找到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产品,而非过于关注产品的形态。

“最根本的东西,是要给客户带来价值,而不在于产品的形态。”钟成虎认为控释肥仍然潜力巨大,有强大的生命力。

专注于控释肥

不管什么产品,市场给的最根本的鉴定都是—有没有创造价值。

那么,如何判断产品是否创造价值?产品如何创造价值?

钟成虎这样作答:“比如说,普通尿素的利用率在35%左右,我们包膜后控释尿素的利用率就会在60%~70%。控释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还有一个就是省功。另外,它还有一种价值是前端后移。这种价值体现在玉米、小麦、水稻的增产和品质的提高上。”

钟成虎在控释肥上下的功夫,从茂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可窥一斑。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茂施一直专注控释肥时,钟成虎表示,他们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虽然企业一直在做控释肥,但是还没有做精做透,革命还没有彻底,就不太愿意轻易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控释肥的市场潜力很大;企业倾向于保守,将安全(包括企业竞争力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不断研发技术

说实话,控释肥虽然面世接近60年了,但相对单质肥料和普通复合肥而言,现阶段生产和消费量还比较少,应用作物和推广面积仍然比较有限。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质量、成本和认知慢三个方面。当然,这可能是所有新型产品的通病。

要想使控释肥应用面积增大,钟成虎认为,既要产品足够好,还要成本足够低。成本有多低市场就能走多远。

产品更好,成本更低谈何容易。要降低生产成本,首先要降低包衣率,在低包衣率前提下,保证质量和释放期的稳定。这个真有点像在钢丝上跳舞的感觉,很精彩,但是更惊险。

在膜材料方面,茂施建立了膜合成的小试中试实验室,并获得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新型可降解控释肥包膜材料研究及其产业化”。即将在巨野工厂投产年产万吨级控释肥生物基膜材料(植物油聚酯多元醇)合成项目,形成控释肥生产技术的完整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膜合成采用数字化生产控制,膜材料不仅成本低,而且质量更加稳定,不受人的因素影响。

即便是在钢丝上跳舞,钟成虎也没有放弃对技术的改造和优化。钟成虎认定一个目标:“控释肥要包得住、控得准、控得稳。”

“茂施通过技术改进,可以把普通的尿素改进成二次造粒质量一样好的尿素。”钟成虎介绍,为此,茂施前后花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此举也极大提高了茂施出口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为了生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肥芯,茂施即将投入建造肥芯造粒的小试和中试流水线,生产茂施高端的“一芯全元”系列产品,一颗肥芯中含氮、磷、钾、镁、硫、硼、钼、螯合铁、螯合锌、螯合锰、螯合钙、螯合铜和生物刺激素等营养元素,粒径严格控制在最佳的3~4毫米,打造中国的高端控释肥的产品力。

除了产品的精益求精,茂施也一直在践行作物解决方案—按作物特点量身定制控释肥配方和应用方案。开发出高质量经济适用的控释肥技术,同时要为作物量身定制控释肥营养方案,配置专业的技术型营销队伍进行示范推广,不断调整和完善控释肥的配方和释放期组合。

对于钟成虎而言,做控释肥是个无限游戏。各个阶段的胜利都只是无限游戏中的有限游戏而已。因为,钟成虎一再强调,控释肥的技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需要市场养技术,要不停地试错,根据市场表现不停地完善工艺和技术,提高生产装置技术。

全域数字化

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首先解决的是客户问题,然后解决的是企业内部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茂施的包膜设备都是茂施自主研发生产的,包括生产运营的程序也都是茂施自编的。钟成虎很自豪地向笔者介绍:“整个生产的程序都是自动化控制,实际上整个流水线就是数字化的生产。”

那么,茂施是怎样加强对数字化的深度应用?又是如何整合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的?

“我们的数字化,最早的时候是从营销的数字化开始的。”钟成虎介绍。

2013年,为了内控,为了提高效率,茂施开始使用一个名叫订货宝的软件,将客户的订单转移到软件上。

2015年,茂施开始上线电商系统。这等于重构了财务部,客户直接跟茂施的财务对接:客户下单—财务—总部财务(核审)—物管部(下单、发货)。每一个订单产品都会进行编号,生产车间的配方也是数字化的,“我们将产品的配方和编号录入我们的生产设备的PLC中,客户下单后,根据订单号的产品编号、数量进行生产,采用JIT精益制造模式,提供精准服务。”钟成虎介绍,从到采购和出库都是受公司云ERP控制。

“我们最早使用的ERP叫K/3 Cloud(企业管理服务平台,精细化支持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HR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等核心应用),之前放在阿里云上面,现在是放在华为云上。”钟成虎介绍,茂施的电商平台和京东一样,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端登录,收藏,下单购买,跟踪订单情况。

茂施在生产、物流、分销上,几乎实现了全域数字化。

全域数字化,对于柔性供应链和柔性生产,以及快速响应零担订单有很大好处。

“公司反应很敏捷,尤其在补货的时候,快的话上午下单,下午就可以拿到货;慢的今天打款明天就可以发货。”钟成虎介绍,“正因为我们有这套系统在,全程可控,包括我们的订单都是很精准的,不会盲目乱生产。而且我们年年都是零库存,包括包装袋都控制得非常严密。”

茂施为什么会想到全域数字化?因为很多大企业也未必会有如此超前的数字化设计。

“我们刚开始是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减少因业务员流失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公司内控的一部分,说白了就是为了整个的营销体系安全而做的。”钟成虎表示。

钟成虎介绍,茂施的数字化,最开始只是对外的数字化,对客户的数字化。数字化是工具,只是一个核心的部分。钟成虎表示,首先要解决的是客户问题,然后解决的是企业内部生产的数字化、车间的数字化、采购的数字化……

“我们接下来马上要做供应链系统。”钟成虎表示,茂施已经开始推行掌上车间了。实时的数据会在手机上显示,原料消耗、成品入库数量等都是实时数据,实时数据更新的频率快,采购供应链系统才能够做得更好,也因为有这些数据,采购信息更加精准。

茂施跟别的公司最大的差距不在营销,而在管理。尤其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基础性管理上。比如,现在因为采用电子审批,忽视了线下的签字和审批,茂施的原则是“宁可不要线上,也要做好线下”。

无论你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你都不能造出一辆火车,关键是找到适合发展的方法、工具和路径。

拥抱新技术,才能激发新势能。

数字化的精准,解决了深度分销人海战术的低效问题。据介绍,传统的复合肥企业,平均每个业务员的业绩是2000吨,而在茂施,每个业务员就有1万吨的人均销量。2020年,茂施全员150人就创造了7亿元的产值,利润近6000万元,纳税1200多万元。

企业只有不断进化,才能在变幻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从产品的不断优化和降低成本,到数字化工具的不断渗透,茂施一路走来,从边缘到核心,令我们惊叹的不仅仅是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力,还有他们持续进化的决心。

很多企业管理者忽视了基础性管理,认为是小事交给别人做就行了,基础不牢,光想着高大上了,思想简单,只想着营销、产品和人的简单思维方式,导致效率低下,根基不牢没有发展后劲,企业的基础管理要做到“既依赖人又不依赖个别人”才能算安全,需要内外协调一致。

未来企业的竞争,除了规模化带来的采购、生产、分销、品牌优势外,根本的还是要看微观的基础性优势,比如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深度、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人力资源平台的打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