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特色经作 + 全域经营”赢来增量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2/23 10:24:04
视角不同,看到的现象和结果就不同。就像看辽宁农资市场,从不同的视角看就会呈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从作物入手,从作物的需求入手,来触摸这个市场的增量逻辑。市场现状 :化肥施用量递减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辽宁的化肥施用量也是递减的,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7 年负增长。辽宁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辽宁化肥施用量(折纯)从 2015 年的最高峰 152.1万吨开始递减,至 2022 年施用量(折纯)130.5 万吨

视角不同,看到的现象和结果就不同。

就像看辽宁农资市场,从不同的视角看就会呈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从作物入手,从作物的需求入手,来触摸这个市场的增量逻辑。

市场现状 :化肥施用量递减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辽宁的化肥施用量也是递减的,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7 年负增长。辽宁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辽宁化肥施用量(折纯)从 2015 年的最高峰 152.1万吨开始递减,至 2022 年施用量(折纯)130.5 万吨。

微信图片_202412230956131.png

在化肥施用量上,铁岭、沈阳、锦州、阜新、大连、朝阳、葫芦岛等地多一些。

消费趋势:特色经济作物快速崛起


就像辽宁涵盖山、海、平原、岛屿等多样地貌类型一样,辽宁的作物也多样繁杂。

因为地理条件的不同,辽宁的种植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特色,大家习惯将辽宁市场分为果区、菜区(蔬菜种植区)、粮作区三个市场。


微信图片_20241223100614.png


主粮主导

《辽宁省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 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67.6 万亩,比上年增加 25.35 万亩。全年粮食产量 2563.4 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78.9万吨,增产 3.2%。全年果园面积 510.6 万亩,比上年增加 0.9万亩。全年水果产量 928.2万吨,比上年增产 5.5%。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1174.5 万亩,比上年增加 26.55 万亩。

在辽宁,以玉米和水稻为代表的粮食作物,依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水果、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的规模亦是不容小觑。

微信图片_20241223100805.png

辽宁省各地种植作物各有特色,近年来,除了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之外,花生、蔬菜、草莓、蓝莓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

花生掘金

辽宁的花生种植是大家关注的一大热点。

据《2023 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2022 年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为 462.9万亩。其中,公认的四大花生种植主产区为:葫芦岛、阜新、锦 州、铁岭,单产水平由高至低分别是葫芦岛、锦 州、铁岭、阜新。由于前期洪涝冲击单产,今年 辽宁部分区域花生单产预期会降低。

微信图片_20241223100822.png

葫芦岛的花生集中在兴城,据兴城市政府 领导在“2024 中国国际花生年会”上透露,2024 年,兴城花生种植面积达 86万亩,兴城拥有花 生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1280 家, 社会化服务组织 213 家。

农资与市场传媒在做区域调研的时候,发现 花生种植的投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 农药化肥的投入基本在 300—400 元 / 亩(其中 拌种加三遍药一般投入在 100 多元 / 亩)。以葫 芦岛为例,花生种植者普遍重视追肥,大多会选择施用花生专用肥。也有企业介绍,部分花生种 植者会选择施用药肥。

蔬果飘香

2022 年,辽宁省蔬菜种植面积达 504 万亩。

辽宁省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超过200万亩,包 含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水果等多种食物 品种,产量超过 1100万吨。其中,以沈阳、朝 阳、锦州、大连四个城市设施农业较发达。

微信图片_202412231008591.png

朝阳是京津冀的“菜篮子”,今年 1—7月份, 朝阳蔬菜产量 158.1 万吨。北票番茄、红干椒和 凌源黄瓜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有专家指出,果蔬产能总体过剩,要在“替代”上做文章。譬如,从果蔬品类(口感、营养)、 上市时间(提前、延后)、产品安全(农药、药剂)等 方面去做替代,去做文章。

浆果火热

丹东和大连庄河是辽宁的草莓主要种植区域, 丹东草莓种植面积达 20.1 万亩,年产鲜果 30 多万 吨;庄河草莓种植面积达 10.5万亩,年产量约 12.3 万吨。

微信图片_202412231009101.png

很多农资企业大区经理都表示,丹东莓农用 肥、用药水平比较高。莓农会主动用疏花、疏果降 低产量,以保品质;用生物农药降低农残,增施有 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来提升果品品质……

丹东草莓种植成本较高,像日光温室大棚一亩地大概需要 10万元的成本才能启动。

当然,高投入、高水平种植对应的是高收入、 高产出。

据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兆彤介 绍,丹东日光温室大棚亩产值 6万—8 万元,高产 者可达 10万元 ;早春大拱棚亩产值 2.5万—3.5万 元 ;露地种植亩产值 6000—8000 元。

辽东半岛也是蓝莓的优势产区之一,丹东拥有 15万亩左右蓝莓种植面积,也是种植户比较有支撑 意义的收入抓手。庄河蓝莓栽培面积 2.6万亩左右。

辽东半岛蓝莓的成熟期在 1—5 月和 6 月 25 日—7月 25 日。

目前,这两种浆果最受企业关注。围绕这两种 浆果的提质增效、产品和技术集成方案的迭代,最 为火热。

增量逻辑 :经销商开启全域经营模式


一方面,辽宁是粮作的天堂,玉米、水稻 种植面积大,复合肥需求量大,用肥、用药相对简单;另一方面,辽宁的特色经济作物快速 崛起,功能型产品需求增加,成了北方重要的 农资增量市场。

那么,减量大环境下的增量可能性在哪 里?

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线上农资快速崛起、 农资产品利润下降在影响着农资业务的开展, 厂商需要将增长布局延伸:从产品到产业,线 下到线上,从而达到因时而变,因势增长。

经销商,从线下、单一经营到全域经营

一些经销商已经从原来的只做农资产品, 发展到了围绕某一个或者几个作物做产业。

客户在哪里,经销商就去哪里。

辽宁的农资经销商也是较早展开线上业 务的农资经销商群体。

樱桃姐姐、姜大光、关玉荣等服务商的经 营从单一的线下变成线上线下融合,突破了原 来农资经营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善于用平台,触达更多真正的客户,是他 们的特点和优势。

大田,“产品替代 + 农服”

2023 年,辽宁省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96万亩,持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1000万 亩,粮食总产量达到 512.7 亿斤。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会带来生产模式、农 业技术、生产工具的快速升级迭代,甚至会颠 覆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如不进行自我升级, 将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在辽宁主推的产品已 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增效类产品渐渐替代基础产品。

企业根据作物健壮生长条件,做产品的应 用增效—更强调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全程 营养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配置、病虫 害的防治。

以云图控股为例,它已经打造了功能增效 矩阵:生物刺激素增效、有机肽增效、中微量 增效、螯合助剂增效、复合菌增效、合成生物 增效。

部分企业开始卖全程解决方案,成功改变了农资的“计量方式”—从袋 / 瓶改为亩。 辽宁的农服做得也很不错。

万盈农业就是辽宁农服的一个代表,为客户 提供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玉米生产托管服务。

阜新嘉禾美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 责人周杰告诉笔者,他们合作社联合社年均耕种 面积约 3万亩,每年为 3000 余户农民提供产销服 务。

微信图片_202412231012481.png

这样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少,辽宁省农业农 村厅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年底,辽宁省在市场 监管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存量为 6.6万个,在农 业农村部名录系统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为 9.4 万 个。这 16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耕、种、 防、收等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服务辐射带 动了 81.7万小农户。


经作,尝试“零农残 + 高品质种植”

企业在经作增效提质上做文章。

云图控股复肥营销中心特肥营销公司副总经 理黄华军告诉笔者,云图特肥始终聚焦刚需,因地 制宜研发新产品,致力解决作物各阶段生长功能 障碍,助力辽宁种植户们实现“降成本、少病害、 提品质、增收益”的绿色、高质量种植,助力土 壤改良及农产品提质。

经销商也在全方位提升农产品品质。

农业是低信任行业,譬如使用农药,譬如使 用生物刺激素,甚至施用肥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市场危机。消费者不知道怎么判 断假,种植者也不知道怎么证明真。

优秀作物服务商、辽宁欣大光农业科技有 限公司董事长姜大光提供了草莓的零农残方 案,提倡预防在先、治疗在后,用先生物后化学 的方案,尽量用物理防治(补光灯,黄板,防虫 网,塑料布)。2024 年,大光科技有三项专利申 报 :一种低农药残留的樱桃种植方法、一种低 农药残留的草莓种植方法、一种设施果树蔬菜 生物喷粉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

最开始,我们这样总结辽宁市场:

一个由特色经作崛起带来的增量市场。

但是,写完文章,笔者认为辽宁市场应该是一个由特色经作和全域经营

崛起带来的增量市场。

拥抱变化是这个市场从业者的特点。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做好当下,抓住市场规律,做好扎根的事情,增量就会自然而然来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