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会‖刘光雷:马铃薯保姆式服务创新与落地
张北绿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光雷:
农业托管的必要性:
美国的农产品为什么比中国的便宜?是基于美国的农业生产力——政府的顶层设计、现代化作业和完善的农服生态链。
农业托管的发展历程就是牛马取代人力,机械取代人力,农药取代人力,电脑取代人力,说的再直接一些,就是让别人取代自己的过程。如何替代人,就代表着生产力的进化程度。表面上是人在不断追求被动收入,底层逻辑是,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农服,即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为什么托管服务发展得慢,很多农场主不选择大范围的托管服务?
从农场主角度来看:
一方面觉得成本比较贵;
另一方面缺乏对托管单位的信赖。比如代耕机械不能及时到位,不能高标准完成作业。托管服务种植大户,合作社,种植联合体,包括所有种植者。很多农场主是房地产矿业老板、市场经纪人等其它行业发展而来的,其实非常渴望全托管式的服务,即使多年经验的种植者也希望得到更完善的服务,谁不想提高效益还能省心,能有长久稳定的效益;
农服圈水深套路多,所以逼迫农场主练就一身火眼金睛,虽然不伸手干活了,但是各个环节都轻车熟路,都知道怎么回事。经营农场就是经营一家公司,亲力亲为是必须的,想当甩手掌柜的不是不可以,关键你得请个总经理代替你。
从服务商的角度上来看:
线上互联网平台,线下实体店,农药、肥料上市公司,地方传统农资经销商在做,也想做好,但目前为止,只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都没能突破能够让一个农场主躺赚的能力。
第一、一些服务商只能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某个环节做到专业;
第二、一些同时处理几个环节的服务商,各环节连接后不够生态;
第三、农业人才缺失,农服单位科技含量低,农服托管有很多方面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而不仅仅是资金和经营模式创新的问题。
现在农场主应该做些什么?
打铁自身硬,加强专业素质;
选择服务商擦亮眼睛,选对的,不选贵的;
将优质的服务商管理和整合;
迎接和抓住马铃薯行业机遇,迅速发展。
张北衡丰薯业,拥有50亩微型薯繁育大棚和2000余亩的原种基地,拥有2万吨的窖储能力,自己有技术和机耕作业能力,近几年逐渐得到业界认可,公司的胡总其实并不是马铃薯技术内行,或者基地实际操作行家,但是他能够统筹各个方面,让公司稳健收益,现在分享一下衡丰公司的成功经验:
1.提前做好全年计划,基地人才的激励方案,根据品种和地块差异制定植保和营养方案包括目标产量,配套的供水和机械方案,种薯预售方案等;
2.选择优质的服务商,选择绿洲生态作为种植技术和农资采购核心服务商;
3.超强执行力的团队。很多基地生产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不是计划的不周密,而是执行力不到位造成的,在基地生产上由10余年经验的边总负责,在种薯销售上由袁总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