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热潮:高收益驱动的蓝海市场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4/11/30 9:16:30
尽管面临着诸多争议与挑战,槟榔产业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众多农资人关注的焦点。海南,这片大自然赐予的热带宝地,以其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槟榔产业的摇篮。而当下,我国超九成以上的槟榔来自海南这片热土。近年来,海南槟榔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逐年增强,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全国槟榔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产业发展迅速,布局全产业链近年来,海南的槟榔产业可谓蒸蒸日上,成为农业领



尽管面临着诸多争议与挑战,槟榔产业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众多农资人关注的焦点。


海南,这片大自然赐予的热带宝地,以其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槟榔产业的摇篮。而当下,我国超九成以上的槟榔来自海南这片热土。


近年来,海南槟榔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逐年增强,不仅带动了
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全国槟榔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产业发展迅速,布局全产业链
近年来,海南的槟榔产业可谓蒸蒸日上,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自2018年起,海南槟榔的种植面积与产量便开始了稳步增长。至2022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惊人的272.48万亩,也已经有超过200万的种植户。
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槟榔年市场需求量在1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5年,中国槟榔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这不仅彰显了槟榔产业的蓬勃生命力,也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槟榔深加工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创新营销手段,使得终端市场扩容,需求增大。
图片
目前海南全省范围内,槟榔的种植几乎遍布每一个市、直辖县与自治县,其中琼海市、琼中县、屯昌县、乐东县、万宁市、定安县、海口市、保亭县等均超过了15万亩,特别是琼海市种植面积最大,达到37.57万亩。
今年,台风“摩羯”过后槟榔受灾严重,很多槟榔园在强台风下树体被吹倒,部分被吹断,并造成部分果实脱落。
主要是当时正处槟榔早果收获和后期果膨大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台风对海南不同市县影响不同,海口的澄迈对槟榔园影响最大(文昌、定安等地没实地考察),一些槟榔园有60%—85%的槟榔树吹倒或吹断。
近两年间,海南槟榔的市场行情持续走高,统果的地头收购价格稳定在 25—30元/斤,甚至在某些时期还超越了这一区间,为种植户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益。
但是,目前还存在着槟榔生果收购没有实现分级收购、好果子差果子没有价格差异的问题,这不利于从种植端引导农户选择好品种,加强精细化管理。

可观的收益,不仅激发了乐东、东方等地区的扩种热情,还催生出了一个价值百亿元的加工市场,也促使众多规模化的加工企业纷纷落户海南。

譬如口味王在海南已构建起槟榔“种植、收储、生产加工、销售、就业”全产业链。

在海南,槟榔产业正由原本的“种植在岛内,加工与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逐步向“种植 +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反过来,加工企业又推动了槟榔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图片

图片


市场潜力巨大,精细化管理成关键

长期以来,槟榔在农户心中被视作一种“懒汉作物”,只要定植下去,基本上都会有收益。仿佛只需简单定植便能坐享其成,但是多数的槟榔产量和品质并不理想。

随着槟榔经济价值的不断提升,农户们的投入热情也随之高涨,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农药与肥料方面,农户舍得且乐于投入,他们对于能解决问题的新产品、新技术也勇于尝试。

按照每亩地100棵槟榔树计算,每亩农药、肥料成本平均4000元左右,拥有270多万亩槟榔的海南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海南的农资市场走访中,槟榔无疑是我们与经销商交流时频繁提及的热门作物。

经销商们纷纷强调,面对当前槟榔市场的繁荣景象,种植户必须拥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案。

从病害防治到水肥管理,需要更加注意精细化管理,才能将槟榔种好,方能确保槟榔的优质高产,将槟榔树变成真正的摇钱树。

然而,随着槟榔种植面积扩大,农户、从业者纷纷表示槟榔越来越难管理。

农户的选种和管理不当,病虫害发生十分严重,譬如介壳虫、红脉穗螟、椰心叶甲、红棕象甲等虫害,以及根腐病、炭疽、条纹叶斑病、穗枯病等病害。能够解决这些病虫害问题的产品就一定会有机会。

特别是黄化病侵袭,严重影响了槟榔种植业。槟榔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走访与调研发现,海南槟榔黄化率在24.89%,其中中重度黄化率达13.1%,轻中度大概在11.79%。

以陵水、万宁两市县槟榔黄化率较高,中重度黄化率达到30%以上。甚至,有行业人士表示,在万宁,80%的槟榔树都遭到黄化病的侵袭。

造成黄化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海南省林业局认为栽培管理不到位是首因。

海南各地种植户普遍认为槟榔是懒人树,重种植、轻管理,民间习惯性地大面积连片种植,导致黄化病扩散蔓延加剧。

为应对黄化病,农户已经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方法,譬如剪掉泛黄的叶子、施化肥,用无人机打农药、运来新的土壤、发现一株有病就连根挖掉防止传染等。然而,在黄化病面前,一切皆徒劳。

有人坦言,农村承包地的碎片化,导致槟榔种植条块化严重,造成管理困难,尤其是对于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黄化病,其防控难度加大。

针对此,以村组为集体,根据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统防统治、规模化防控,可以缓解病原性的黄化病的防控难题。

此外,海南当地经销商坦言,其实大多数槟榔黄化属于生理性的黄化,主要是营养不良、土壤板结、除草剂使用不当等造成的。这归咎于部分种植户管理粗放。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槟榔种植户已逐渐加深了对科学管理的认识,譬如广泛采用复合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及水溶肥等多元化肥料,以优化土壤环境,满足槟榔生长所需营养。
此外,特肥与药肥在槟榔种植领域同样备受瞩目,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它们不仅有效解决了槟榔种植户面临的实际痛点,还精准满足了种植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

譬如,药肥结合了农药的病虫害防治功能与肥料的营养供给作用,通过一次施用即可实现双重效果,大大减轻了种植户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譬如,槟榔黄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根系不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有助于养根护根的产品在槟榔种植区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
受限于管理能力,目前大多数农户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譬如施肥方式大多是表面撒施,盲目加大使用量,这样不仅产生的效益极低,还常因缺水问题导致植物吸收不足,不仅产量和品质没有提升,反而造成土壤酸化、板结问题日益严重,引发叶片黄化等现象。

因此不少企业、经销商瞄准种植户需求,给出专业的技术方案。

譬如新洋丰针对农户痛点需求科学指导肥料的施用和搭配,并提供配套服务;河北萌帮针对坐果率低的痛点,给出花果期的施肥方案;
海南得福根据槟榔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如椰心叶甲、红脉穗螟、介壳虫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在病虫害的关键节点做好提醒工作;
嘉禾兄弟以功能性特肥和生物刺激素两个品类为主要方向,针对作物痛点,聚焦作物解决方案,也正向着槟榔聚焦努力。

随着槟榔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市场前景虽广阔但也充满挑战。


精细化管理成为提升槟榔产量与品质的关键,随着农户对科学管理的认识加深,以及企业、经销商提供的技术支持,槟榔产业正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期待更多科学管理与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槟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