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风危害大,赶紧做好这两项措施!
干热风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一般出现在5至6月份。干热风能严重地破坏多种农作物以及树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在短时间内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新疆地区播种晚,像棉花、花生正处于苗期,很多果树幼苗、新芽也正在长出,这个时候如果发生干热风,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极大威胁。
干热风对农作物危害这么大,怎么预防避免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呢?
一、干热风形成的原因。
干热风也叫“干旱风”、“热干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
干热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初夏时节,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低压。在这个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就是干热风。
干热风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高温、低湿和大风等气象条件,这些条件会对小麦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干热风的特征和判断指标:
当日照强烈,地面增温迅速,形成气温高达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达到每秒3-4米的干热天气就是干热风。当出现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
干热风危害发生的单日气象指标
轻干热风为日最高气温≥32℃,14时风速≥2m/s,14时相对湿度≤30%;重干热风为日最高气温≥34℃,14时风速≥3m/s,14时相对湿度≤25%。
三、干热风危害综合防控措施
干热风发生地区需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减轻干热风造成的损失。
1、改良土壤和培肥能力
发展和推广深松耕技术,使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精准化施肥方案,增强土壤抵抗灾害和应对不良环境的能力。
2、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
采用植树造林等手段,通过设立防护林带等方法,改善农田气候条件,形成良好的农田小气候环境。对路、田、林、河、渠等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治理,构建一个水源充足便利,能够减轻风速危害,增强农田抗灾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保障性良好的生态环境。
3、选择抗干热风的品种
在小麦干热风常发地区,注重选择品质优、耐旱性强、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种植,从根本上防控干热风的侵袭和危害。
4、适时适期进行灌溉
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常常会出现高温少雨的不利气候,适时适期选择无风天气进行灌溉,即可降低小麦田间地表层气温,提高田间湿度,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减轻干热风危害。
5、注意喷施叶面肥
为了提高麦秆内磷钾质量分数,增强抵御干热风的能力,可在小麦孕穗、抽穗和扬花期,各喷1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亩喷施50~75kg。但要注意,该溶液不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