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品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点)

作者:农业种植技术 2023/12/19 9:57:25
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2. 种子处理(1)选姜  在种姜前将姜种取出,用清水洗净泥土,掰成小块,挑选姜球肥胖、组织紧实、皮亮无病虫、无伤害、未受冻的当年的子姜球和孙姜球做姜种,种块大小以60~80g为宜。(2)晒姜  将选出的种块放在草帘上,晒2~3d,含水量大的肥胖品种应当多晒1~2d。气温高的天气晒姜种,一

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2. 种子处理

(1)选姜  在种姜前将姜种取出,用清水洗净泥土,掰成小块,挑选姜球肥胖、组织紧实、皮亮无病虫、无伤害、未受冻的当年的子姜球和孙姜球做姜种,种块大小以60~80g为宜。

(2)晒姜  将选出的种块放在草帘上,晒2~3d,含水量大的肥胖品种应当多晒1~2d。气温高的天气晒姜种,一般于上午9:00时前后取出,下午4:00时前后收进室内,以防冻害。在晒姜过程中,把变褐、变黑和变软的姜块挑出淘汰。

(3) 困姜  把晒后的姜种堆于室内,覆盖草帘或棉被,闷放3~4d,促进姜种内部养分转化,叫做“困种”。

(4) 催芽  将姜种放于相对湿度80%~85%、有加温条件的室内采取变温催芽。前期(5~7d)22-24℃,中期(15d左右)25~27℃,后期(7~10d)20~22℃,当姜芽长到11.5cm时,将温度降到18℃,挑选姜芽,每块姜种只留一个壮芽,其余的一律掰掉,再按芽的大小分类种植。

二、整地和底肥施用

在冬季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5000kg/亩)深翻进行冻晒,或在春季起垄前施商品有机肥(500~800kg/亩)。起垄后播种前,每亩沟施纯氮6~8kg、P2O 10~12kg,K2O12~ 15kg,同时根据地块情况每亩施硫酸锌1~2kg、硼砂0.5~1.0kg、钙镁肥料4~5kg以补充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

三、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

根据气象条件和保护设施,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生姜一般采用春播。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

2. 播种方法

向姜沟中浇适量底水,撒施或喷施防治地下害虫药剂;摆放姜种,使种块与姜沟呈45°角,然后覆土,厚度3cm左右;喷施除草剂,常用的除草剂有二甲戊乐灵;覆盖薄膜,封严压实

3. 播种密度

栽培的株距和行距视当地的生姜品种而定。一般每亩种植4500~6000株,每亩用种量为300~500kg。

四、田间管理

1. 发芽期

每天到田间检查,发现薄膜破损或被风刮开,要封堵好;生姜发芽期一般不用浇水,如果姜沟土很干,可少量浇水。该期的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

2. 苗期

苗出齐后,必须在姜苗的一侧沿姜沟拉遮荫网进行遮荫,以防高温烤苗同时可以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浇水采用“1/3沟”浇水法,小水勤浇,保持姜沟湿润,不可大水漫灌;通风换气,当膜下温度高于28℃时,就要进行通风;采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当姜苗长到离膜5~10c 时,就开洞放苗,以免烤伤姜苗;当气温稳定在20℃时,即可撤掉所覆盖的薄膜;撤膜后立即喷防治姜螟为主的农药,5~7d喷1次,连喷2~3次;当株高达到25~30cm时,结合松土破垄追肥,亩追施纯氮6~8kg,K2O8~10kg

3. 旺盛生长期

立秋前后,撤掉遮萌物,进行第1次培土追肥,8月底9月初进行第2次培土施肥,9月底进行第3次培土追肥,每次每亩迫施纯氮6~8kg、K32O6.5~8.5kg,每次培土厚度以10cm 为宜。每7~10d浇一遍水,采用“2/3沟”浇水法,不要大水漫灌。生姜怕涝,大雨后应当马上排涝;加强病害防治,该期是生姜病害盛行期,地下病害主要是根茎腐烂病(即姜瘟)和癞皮病,地上主要病害有斑点病、炭疽病和条锈病;加强虫害防治,该期主要害虫有夜娥、姜螟、棉铃虫和盲蝽象。

4. 转色期

保持土壤湿润,10-15d浇1次水,采用“1/2沟”浇水法;拍压新芽,补充培土,填补裂缝;做好后期夜蛾、棉铃虫和盲蝽象等害虫的防治。

五、生姜主要病虫害防治

1. 姜瘟病

该病又叫腐烂病,也叫枯萎病,俗称姜瘟。该病是生姜生产中发病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发病地块轻则减产10%~20%,重则减产50%~60%,甚至绝产,农民叫它“姜癌”。该病是由细菌类的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姜块内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二年以上。防治该病,应采取综合措施。

(1)土壤消毒  每亩用50%多菌灵2000g+70%恶霉灵500g+95%敌磺钠250g,在种姜前,将药与10kg细干土混匀撒于姜沟中,也可选用生物农药姜瘟灵防治。

(2)不同生育期防治  苗期喷多菌灵2~3次,旺盛生长期喷3~5次,病害严重或多年重在地块还应于6月中旬和7月下旬,用姜瘟灵灌根二次。茎叶喷洒药剂可选用75%的敌磺钠1000倍液,50%的代森铵1000倍液,14%的硫酸四氨络合铜1500倍液,72%的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可以单独使用或搭配使用,一般5~7d喷洒1遍,连用2~3次。

2. 癞皮病(俗称姜蚧)

该病是由根线虫、茎线虫、伤痕线虫等伤害后,侵染病菌所致。致病线虫和病菌在姜块和土壤中越冬。防治措施:

(1)防治线虫  种姜时每亩撒施阿维菌素2~3kg,然后从6月中句至8月中旬,用1.8% 的阿维菌素1000倍液配合40%~48%毒死蜱800~1000倍液,灌根3~4次。

(2)防治病菌  在每次使用防治线虫药时,每亩施50%多菌灵1000g+70%恶霉灵300g+ 氟纹胺150g 。

3. 姜螟

又叫钻心虫,是生姜苗期的主要害虫,可选用茚虫威、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姜螺

六、收获及贮藏

1. 收获

在初霜来临之前,当地上茎叶开始枯黄收获为宜。收获前3~5d浇1次水,收获时将姜收获挖出,剪掉上部茎叶,保留2cm左右的地上茎,摘去姜根,马上贮藏于姜窖中。

2. 虫害

生姜贮藏期的主要害虫是异形眼蕈蚊,幼虫俗称姜蛆,该虫主要危害姜块顶端幼嫩部分(俗称姜奶头),生姜受害后常引起腐烂,常常给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措施如下:

(1)生姜入窖前几天,要将原姜窖内的旧姜、碎屑、铺垫物等所有东西全部清理出来,打扫干净,铺上5cm厚的细沙,用气雾杀虫剂和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将姜窖均匀喷一遍,如果姜窖内有上年的存姜,也要用杀虫剂把原存姜均匀喷施一遍,但尽量避免两年的姜相连或混放。

(2)用阿维菌素类粉剂,每1000kg生姜用药0.5kg,加细沙(土)撒施,随放姜随撒施,最后均匀撒在上面一层。也可在姜堆顶面再盖上5~10cm的湿沙,以保持姜块的水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