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场,主战场:水稻农资在 提质增效中稳坐核心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1/25 11:33:03
水稻,这一滋养中华大地的古老作物,其上万年的连续演化史揭示了中国作为世界水稻起源地的确凿地位。作为全国 60% 以上居民的主食,水稻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农耕文明与饮食文化的深厚载体。而水稻市场也是农资企业的核心阵地与基本盘。产量、面积稳居粮食作物首位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紧缺度的明显增长,我国稻谷等主要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但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一定程度导致我国稻

水稻,这一滋养中华大地的古老作物,其上万年的连续演化史揭示了中国作为世界水稻起源地的确凿地位。

作为全国 60% 以上居民的主食,水稻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农耕文明与饮食文化的深厚载体。

而水稻市场也是农资企业的核心阵地与基本盘。

产量、面积稳居粮食作物首位

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紧缺度的明显增长,我国稻谷等主要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但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一定程度导致我国稻谷供给受阻,近两年产量明显下降。

shuidao2.jpg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20660万吨,播种面积43423.65万亩,与2021年、2022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不过,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水稻品

种改良,我国水稻单产一直处于缓慢增长趋势。

我国各省区水稻播种面积、产量差异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苏、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水稻播种面积排在前列。

8月2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全国早稻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播种面积7132.2万亩、总产量28174万吨。其中,湖南早稻播种面积1816.4万亩、总产量733万吨,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尽管只要粮食安全的需求在,4亿多亩的水稻就一定在,市场容量和需求就在,深耕和坚守的农资从业者也就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农资行业正面临挑战:农药常规产品的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而肥料领域内品牌与产品的竞争则愈发激烈。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化,尤其是规模化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以及产业融合布局的探索、订单农业的兴起和深度配套服务的下沉,市场对提质增产等新型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农户对于农资产品的选择、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为农资企业提供了一些新的增长点。

种子蓬勃发展,优良品种需求旺盛

水稻种子行业是整个水稻产业链的起点,水稻种子的优劣也决定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鉴于水稻在我国粮食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高品质种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种子市场因此得以蓬勃发展。

shuidao4.jpg

目前,我国具备水稻品种自主选育能力的企业超过200家。隆平高科、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一批水稻种业巨头崛起,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水稻种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种”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

截至2024年9月,经农业农村部确认,可冠名超级稻的水稻品种共128个。我国水稻种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品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极显著的提高,几乎实现100%用“中国种”。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优质品种的不断丰富,我国水稻亩产量整体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从水稻种子供需情况来看,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的供给是大于需求的。近几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种子每年新产的种子数量都要大于该年种子的需求量。譬如,2022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供需量分别为33万吨和24万吨,而2021年末我国杂交水稻种子有效库存还有约8.4万吨。

不过,我国杂交水稻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已经推广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约1.05亿亩,我国的水稻种子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未来,我国水稻种子在海外市场上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优质、营养、健康的大米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消费趋势,所以运用高端创新技术培育出来的优良水稻品种需求旺盛。

肥料,高效复合、功能性并进

减少追肥次数转变。譬如,在黑龙江,种植户选择肥料由掺混肥向高塔复合肥转变,水稻用肥一般一次底肥,2—3次追肥。一次性施肥(如控释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能减少施肥次数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还能通过缓慢释放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水稻种植大户曹德华就表示,在选择农资产品方面会选择高品质、有效果保障的,比如选肥料会选择利用率高、后期不脱肥、能够提质增产的。

wps_doc_2 (2).jpeg

同时,水稻专用肥行业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要求的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水稻专用肥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譬如,新洋丰根据水稻生长特性专门研发的“洋丰正好”“百倍邦”“洋丰锌磷美”“澳之蓝”等系列新型肥料,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升肥料利用率,同时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有效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分蘖率和结实率。祥云健康云聚水稻专用肥是根据水稻需肥特点研发,关注土壤健康,添加具缓冲性的天然矿物质成分,缓解土壤酸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而未来,高效复合型水稻专用肥也将更受市场青睐,这些产品能够同时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满足农民对高效、便捷的肥料需求。

除了传统肥料市场持续稳健外,功能性肥料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应对特定土壤挑战方面。譬如,针对盐碱化严重及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复合肥以及复合微生物肥料等正逐步占据市场主流。再譬如,随着多地积极推进“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新形成的耕地往往面临保水能力差、有机质匮乏等难题。在此背景下,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菌肥、颗粒硅肥、钙镁中微量元素肥等产品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高产、增产技术方案,深受大型农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追捧,也是水稻主产区农资企业、经销商获得农资市场的增量空间,迎接销量新增长的重要抓手。

抗性挑战下,新药研发成热点

长久以来,全球水稻农药市场稳固占据作物农药市场约10%的份额,如2022年为11.77%。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浙江、江西等水稻主产区,我们发现每亩水稻的农药投入为120—240元。据此估算,我国水稻农药市场总规模为500亿元左右。

shuidao5.jpg

然而,病虫草害抗药性的增强和多样性的增加,对水稻生产构成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型药剂和高效防控技术的研发成为行业热点。

除草剂新老产品交相辉映

除草剂是水稻农药市场主力。截至2024年9月,登记在水稻田的除草剂登记证就有2960个,其中今年新登记的就有184个。而水稻除草剂也是全球研发热门领域,不乏全新作用机理的新产品上市。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程度的提高,精细耕作水平的下降,封闭除草效果下降;直播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有利于杂草的发生;茎秆禁烧导致土壤中杂草种子存量越来越大;机械跨区作业频繁……这些因素使杂草危害日趋严重,并且逐年加重。

尤其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严重的甚至因草荒而毁田重植或绝收。而多年生杂草危害也成为重要问题,其中莎草科多年生杂草更为突出。

稻田稗草常用的除草剂产品有二氯喹啉酸、双草醚、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等,千金子常用的除草剂有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目前,稗草、千金子对这类药剂的抗性普遍存在,甚至十分严重。另外,稗草对敌稗、丁草胺、禾草丹的抗性也较为突出;异型莎草、萤蔺、野慈姑、雨久花、鸭舌草等常见杂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已产生抗性。

近30年,水稻抗性杂草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已有80余种杂草生物型产生抗性。稻田杂草总体发生趋势是:群落组合不断向着多样、复杂,恶性、抗性难防方向发展。

而杂草抗药性的增强,对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挑战。不但限制了除草剂的选择,杂草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而且还增加了杂草防控的投入成本,从而成为目前水稻生产上增产增收的最大阻碍。

目前,稻田杂草防控主要采取治早治小、封杀结合的策略。针对当前稻田杂草抗药性上升的问题,需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另外,制定综合性抗性杂草防除方案也是方法之一。譬如,清原农冠与各地服务商合作采集草籽,送工厂检测草的抗性,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抗性杂草防除方案。

wps_doc_5 (2).jpeg

而为了解决水稻田抗性杂草防除难题,新型除草剂研发也一直是热点,已上市产品也在不断升级,为水稻田杂草有效防控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

在水稻除草剂开发中,中国的研发力量不可小觑,不仅已有新专利产品上市,而且还有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产品蓄势待发。譬如清原农冠创制的三唑磺草酮、氟砜草胺、氟氯氨草酯、甲氧嘧草肟、氟草啶、溴噁草松等;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团队研究的吡唑喹草酯;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创制的苯嘧草唑;常州市信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氟嘧啶草醚;先达股份开发的苯丙草酮等。期待这些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水稻除草剂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急需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和药剂

水稻生产中,“三虫两病”——稻飞虱(含褐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与纹枯病,构成了对水稻产量最为严重的威胁,且均已被纳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凸显了其防控的紧迫性。

当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态势,据预测,2024年“三虫两病”的累计发生面积将达到10.7亿亩次,同比2023年增长5.94%,而此增幅亦是在连续两年显著上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面对这一挑战,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预计2024年,全国范围内将实施4.3亿亩次的统防统治行动,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统防统治工作,如近期下达了20.37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从农药登记情况来看,市场已积极响应这一需求。截至9月,今年新登记的水稻杀虫剂产品中,稻纵卷叶螟成为登记热点,共计54个产品,紧随其后的是二化螟与稻飞虱的防控产品。在杀菌剂领域,稻瘟病防治产品以32个登记数量占据主导,纹枯病防控产品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悬浮剂作为高效、环保的农药剂型,其登记数量达到了120个(杀虫剂、杀菌剂),体现了行业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视。

随着水稻种植大户越来越多,他们对解决方案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更好地服务于水稻种植大户,服务商们正积极探索定制化服务路径,他们不仅会根据不同地区病虫害的特异性制定精准的种植管理方案,还致力于提供病虫害高发期的快速响应解决方案,确保种植户能够用

对药、用好药。同时,不少企业也在针对痛点问题,专注研究解决方案。

但长期且不合理的化学药剂使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病虫害抗药性在逐步增强。以二化螟为例,安徽、湖北、上海、江西、浙江、湖南等地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达高水平抗性,湖北、江西、湖南及浙江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也已达高水平抗性,多数监测种群对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毒死蜱、三唑磷为中等水平抗性。

因此,同样也迫切需要开发和应用新型、高效的防控技术和药剂,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病虫害挑战。

植调剂,水稻提质增产的隐形推手

今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农业农村部把大面积提升单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油生产的重要抓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机构通过组织开展大量的田间试验示范表明,结合防治病虫害,加入植调剂产品可以有效提高作物抗逆性,达到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的作用。

全国农技中心曾在江苏省盐城举办了植调剂在粮食作物上使用技术的培训班,观摩14-羟芸·噻苯隆在水稻上提质增产的田间示范现场。结果表明,使用了植调剂的示范田块在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方面均高于对照田,增产效果明显,并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发生较轻。大家普遍认为,一些植保技术和产品具有植物健康与提质增产的作用,拓宽了植物保护由保产、稳产向增产、提质转变,在今后植保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目前,市场上已有282个登记的植调剂产品可用于水稻生产。这些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除了作为如“一喷多促”等统防统治重要一环,植调剂企业也开始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调控技术促进水稻的提质增产。譬如四川国

光推出的稻知优全程解决方案,是针对水稻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不同生育期特点而精心设计的一整套增产方案。方案还包含了根宝套餐、矮丰套餐、植优美套餐及优丰套餐等多个子方案,每个套餐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用时期。

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植调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结语: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新型农资产品的广泛应用,水稻产业正步入一个提质增效的新时代。而且,面对产量压力、病虫害挑战及抗性增强等难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从优良种子的选育到高效复合肥料的应用,再到新型农药与植调剂的研发,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与从业者的智慧与汗水。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农资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