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稳中偏强,政策与基本面博弈暗藏变数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2025/5/13 11:01:20
近日,国内尿素市场行情备受关注,整体呈现稳中偏强的态势。在化肥出口政策消息持续发酵与夏季用肥需求跟进预期的双重影响下,市场各方心态与交易行为发生明显变化,价格、供应及需求等方面均展现出复杂且动态的特征。供应高位波动,产能释放压力隐现近期,国内尿素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稳中偏强”成为价格走势的显著标签。截至5月12日,全国尿素现货价格区域分化态势清晰,不同地区价格涨跌幅度各异,但总体呈现出价格重心上移

近日,国内尿素市场行情备受关注,整体呈现稳中偏强的态势。在化肥出口政策消息持续发酵与夏季用肥需求跟进预期的双重影响下,市场各方心态与交易行为发生明显变化,价格、供应及需求等方面均展现出复杂且动态的特征。


供应高位波动,产能释放压力隐现


近期,国内尿素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稳中偏强”成为价格走势的显著标签。截至5月12日,全国尿素现货价格区域分化态势清晰,不同地区价格涨跌幅度各异,但总体呈现出价格重心上移的趋势。具体来看,东北地区尿素报价上调至1870~1920元/吨,与5月初相比,涨幅约为4%;华东地区主流出厂价攀升至1900~1950元/吨,部分高端货源价格更是突破2000元/吨;华中地区中小颗粒价格区间为1800~2000元/吨,大颗粒报价为1890~2020元/吨;华南及西南地区因运输成本较高以及局部地区供应偏紧,价格涨至2030~2080元/吨,单周涨幅达5%。


推动尿素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出口政策预期提振市场情绪。市场传闻化肥出口政策将有所调整,出口配额可能有序递增,这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供应减少、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强,从而推动当前价格上涨。二是夏季用肥需求前置炒作。尽管目前农业需求处于季节性空档期,但部分厂商和经销商担心后期价格上涨,提前进行采购和储备,人为地营造出需求增加的氛围,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供应方面,当前尿素供应端维持宽松格局,全国日均产量稳定在19.99万吨,开工率约85.7%。其中,煤头企业开工率88.24%,气头企业开工率76.78%,虽环比略有下降,但同比仍处高位。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增产能释放持续施压市场,全年预计新增产能超450万吨,总产能突破8500万吨,产能利用率或长期维持80%以上。


需求方面,农业需求呈现季节性放缓,夏季肥补货节奏延后,基层采购以刚需为主。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农业用肥淡季,农户对尿素的需求较少。部分农户因前期已储备一定量的农资,或者对未来价格走势持观望态度,采购积极性不高。基层经销商也以消化库存为主,新订单采购量有限。工业需求方面,复合肥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对尿素采购量减少。随着春季用肥高峰的结束,复合肥企业生产进入调整期,部分企业开始降低开工率,减少尿素等原料的采购。

下游补单积极性有限,实单成交以小单为主,市场活跃度受价格上涨抑制。由于尿素价格持续上涨,下游企业和经销商担心价格回调风险,采购更加谨慎。部分企业采取“随用随采”的策略,避免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因此,市场整体需求表现平淡,难以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谨慎应对后市机遇与挑战

对于短期尿素市场走势,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尿素出口政策面消息及传闻较多,导致行情复杂。多数工厂报价稳定,但实际成交价偏高或暂不销售的情况时有发生,多地市场销售价格持续高涨,表明整体市场氛围向好。


政策层“保供稳价”的基调始终未变,为市场划定了明确边界。据悉,主要生产企业已接到维持高开工率的指令,这相当于给供应端上了“保险锁”。后期需密切关注出口政策变动和下游需求恢复情况,警惕情绪退潮后的价格回调风险。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应灵活调整销售策略,避免过度追涨。在当前市场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企业应保持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库存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避免因盲目追涨而导致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风险。下游用户可逢低适量补库,规避高价风险。农户和经销商应根据自身用肥需求和价格走势,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避免在高价时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未来尿素市场走势将取决于政策面与基本面的博弈结果,机会与风险并存。业内人士建议,市场各方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决策,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