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进口突破1.6亿吨! 数据发人深省!
数据来源:海关 重要数据 数据,发人深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2020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 另外,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亿吨,相当于我国产量的24%,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这表明我们大口径的粮食对外依存度已越来越高,令人担忧。 大豆和油料是我们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两种产品,也是我们的软肋所在。大豆近5年平均进口依赖度为87.88%。棕榈油近5年平均进口依赖度高达99.97%,菜籽油的平均进口依赖度为14.45%,2020年进口依赖度超20%。“扩大豆 扩油料”正是今年和接下来五年政策发力点所在,降低进口依存度好人粮食扩增的关键。 重大战略 在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下,国际粮食供应链持续受到冲击,粮食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而且国际粮价还在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显示:2021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2%,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植物油价格同比上涨65.8%,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国遵循“适度进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逐步改变进口来源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国政策变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促进我国粮食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的多元化,通过市场方式避免国内粮食市场受到全球粮价的冲击。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连接国运。近来中央层面的几个高规格会议,我国粮食政策布局明朗。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要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 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通过进口弥补调剂国内余缺,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对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储备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 重心倾斜 东北的重点是黑龙江。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黑龙江省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在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和井灌稻区开展稻改豆轮作试点,着力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挖掘大豆单产潜力,努力提高优质大豆供给能力。 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手段,是降低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用地和养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2022年,农业农村部拟在全国16个省(市、区)组织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50万亩。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养殖业迅速发展,豆油和豆粕需求大幅增加,大豆产需缺口较大且长期存在。“十四五”期间,挖掘潜力扩面积,稳定食用增加油用,主攻单产提产能,多措并举保供给。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