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特肥会】陈生斗:特肥已形成“四特”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 陈生斗
2015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化肥的使用量由2015年的6021万吨减少到目前的5000万吨左右,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1000万吨.
而我国的粮食产量则是稳中有升。2024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首次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与2015年比,粮食总产增长1000亿斤。
“一减一增”,成绩来之不易,这其中凝聚着我们农业人和农资人的辛勤奉献。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极端异常天气增多,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根基。在此背景下,特肥凭借精准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成为破解资源约束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农业投入品。
此次会议高朋满座,国内头部企业和国外企业踊跃参会交流,这是10年来主办单位与大家携手创造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特肥产业蓬勃发展,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这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一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角度看,我认为目前特肥已经形成了“四特”核心竞争力。
一是特点鲜明。比如,缓控释肥通过生物基膜材技术,能够精准释放养分,利用率提升到60%以上,远远超过传统化肥的利用率,若包膜技术进一步深化,与作物需肥规律同步,利用率还有提升空间。
二是特色突出。海洋功能特肥——鱼蛋白肥料、海藻肥料和极地海洋菌肥料,抗逆增产表现卓越。如海大生物的功能特肥,可以使草莓提早上市 10—20 天。
三是特效显著。特肥不仅给作物提供营养,还能防病控害、增产增效。比如,生物肥(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可以使粮食作物增产 10% — 20%,经济作物增产 10% — 30%,同时还可以提升品质和商品价值。还有,富硒营养剂,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利于人体健康,还能延长鲜食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和货架期。
四是特需适配。譬如,水溶肥料、液体肥料,促进了水肥一体化发展,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土壤调理剂对解决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增甜转色等特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冲突加剧、国际产业链震荡,再加上美国关税大棒挥舞,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农业已超越传统产业范畴,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向科技要产能、向创新要活力、向绿色要效益,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我衷心希望,特肥企业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农业发展趋向,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合作交流、强化营销服务,为推动特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出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