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在本公众号发表的阻断巨型细胞形成!从与根系互作探讨线虫防治新方向一文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关注,咨询、交流者众,尤其该思路下的线虫防控实践,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此文为ZNC抗线增效新品——智能跟®在番茄上的一阶段性试验报告,后将陆续发布更多田间测试报告、复配主流杀线药剂的增效报告。施用智能跟®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1 试验目的评价施用智能跟®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
编者按:
近日在本公众号发表的阻断巨型细胞形成!从与根系互作探讨线虫防治新方向一文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关注,咨询、交流者众,尤其该思路下的线虫防控实践,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此文为ZNC抗线增效新品——智能跟®在番茄上的一阶段性试验报告,后将陆续发布更多田间测试报告、复配主流杀线药剂的增效报告。
评价施用智能跟®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供试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供试植株:番茄(合作906,Lycopersicon esculentum)供试材料:托盘、体式镜、12孔板、剪刀、塑料浅盘、筛子(2.5mm)等。育苗盘装满基质,点入消毒后的番茄种子,育苗盘表面覆盖塑料膜保湿。出苗后揭膜,准备移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大吴村(117°8'21" E, 35°59'7" N)常年发生根结线虫病的日光温室。田间取土样过筛(2.5 mm),除去大颗粒物。过筛后土壤与基质混合均匀(比例约2:1),装盆,移入寄主植物,于22±2℃的温室中培养,16:8小时光照至暗光周期,土壤含水量50-60%左右。按表1进行试验处理。表1 试验处理
测定植株株高、地上鲜重、根重、根结指数、根结数量。取植物根部,流动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根系表面水分,于解剖镜下进行观察计数。具有明显分界记为一个根结。0级,无根结;1级,0-10%根结;2级,11-20%根结;3级,21-30%根结;4级,31-40%根结;5级,41-50%根结;6级,51-60%根结;7级,61-70%根结;8级,71-80%根结;9级,81-90%根结;10级,91-100%根结。根结指数=Ʃ(病株数×对应根结级数)/(总株数×最高根结级数)× 100防治效果(%)= [(对照组的根结指数-处理组的根结指数)/ 对照组的根结指数] × 100施用智能跟®能够促进番茄生长,植株株高、鲜重显著提升(图1)。灌施条件下,智能跟®处理组较CK处理株高提升19.94%-25.89%,且株高随施用频次、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地上鲜重提高18.94%-22.29%,显著优于CK处理。叶喷施用方式下,番茄株高较CK无显著差异,但植株地上鲜重提高13.59%-20.94%,显著优于CK处理。 注: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 < 0. 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下同。智能跟®能够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根重,降低植株根部根结数量(图2)。灌施条件下,智能跟®处理后番茄根重较CK处理显著增加29.43%-59.54%,单株根结数降低72.13-145.13,根结比例降低41.93%-54.81%(表2)。叶喷条件下,施用智能跟®番茄根重提高25.97%-60.23%,单株根结数降低3.13-176.46,根结比例降低25.04%-41.97%。由此可见,两种施用方式均可以提高番茄根重的同时降低根结数量,且灌施效果优于叶喷。表2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各处理的根结数
注: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 < 0. 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施用智能跟®减少番茄根系根结数量,降低根结指数(图3)。灌施条件下,施用智能跟®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41.18%-64.71%,叶喷条件下,施用智能跟®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20.59%-55.88%。施用智能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灌施与叶喷两种施用方式下均能够提高番茄地上部株高、鲜重,促进地下部根系生长,增加根重。相较叶喷,灌施条件下能够大大降低番茄根系根结数量,施用频率7d/次效果最佳。
与常规杀线虫剂搭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