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冲击!自主可控关键:农业种植链全解析

作者:乐晴智库 内容团队 2025/4/7 15:30:51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对等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随即宣布反制,自4月10日12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在逆全球化趋势下,自主可控诉求提升,农业种植成为本轮关税风暴最稀缺且直接受益的行业之一。👉🏻史诗级贸易战!反制落地,国产化核心行业全梳理01农业种植产业链需求端:农业(除宠物食品外)完全不受关税
图片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对等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随即宣布反制,自4月10日12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

在逆全球化趋势下,自主可控诉求提升,农业种植成为本轮关税风暴最稀缺且直接受益的行业之一。

👉🏻 史诗级贸易战!反制落地,国产化核心行业全梳理


01 农业种植产业链


需求端:农业(除宠物食品外)完全不受关税影响,中国的主要农产品,无论是猪肉、禽肉、鸡蛋等动物蛋白或是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都极少出口,不受关税影响。

进口端:从美国进口较大的品种占国内消费较大的品种依次为:大豆、高粱、棉花、牛肉和玉米,占比依次约为20+%、15+%、5%、2%。其他,猪肉、鸡肉、小麦、乳制品占比均不大。

农产品是中国反制美国的重要品类,加征关税后,虽然大豆、牛肉等会增加从南美进口,但整体进口成本仍会抬升,从而提升养殖成本利好国内养殖行业去产能;对白羽肉鸡行业则影响更为直接,祖代鸡引种量预计大幅减少,源头去产能。

政策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种源依然是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核心,通过生物育种可以提升粮食单产,自研畜禽种源可以减少对外部种源的依赖。

农业种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部分,涵盖从种子培育到最终农产品收获的全过程。

根据产业链结构,农业种植可分为上游农贸、中游种植和下游消费三个主要环节。

上游:农贸涉及种子与育苗、农业生产资材供应以及田间管理。

中游:种植环节包括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涵盖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

下游:消费聚焦于农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


02  种业


种子处于农业生产的最前端,对于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方面具有决定意义。

种业也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环,振兴种业是国家重要战略,2025年中央一号文对种业重视程度亦升温。

从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我国种子行业产品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组成。

玉米

玉米方面,国内从24年下半年开始为保护国内价格,对进口业务敏感,部分进口业务暂停,进口量级明显缩小,采购转向巴西、乌克兰等国,过去半年对美玉米进口量不超过1万吨,近几个月为零。

玉米价格去年底以来已在收储提振下开启温和上涨趋势,后续基本面端亦有望供需逐步收缩,对美关税加征进一步抬升玉米进口成本,具备品种优势的玉米种企如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秋乐种业、神农种业、丰乐种业、北大荒、农发种业等有望受益。

玉米价格的上涨从周期上提振种业,进一步强化了种业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拥有转化体安全证书,又拥有传统优势品种的企业如大北农、中国种子集团、控股瑞丰生物的隆平高科等将在产业化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

大豆

大豆市场供需格局:中国对美大豆依赖度变化:18-19年贸易战前,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依赖度约40%,之后巴西产量因种植面积扩张而上升,美国因农田保护政策严控种植面积,加之中国出于粮食安全考量,2024年对美国进口大豆依赖度降至21%左右,2025年即便无贸易战,依赖度也维持在20%左右。

大豆需求有压榨和出口两个方向。压榨主要用于生产豆油和豆粕,而出口则是将大豆或其制品销往其他国家。国内主要布局厂商包括北大荒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种植业上市公司,拥有大量耕地,大豆种植面积占比约30%;农发种业隶属于中国农垦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大北农控股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乌拉圭种植许可;登海种业获得农业农村部转基因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饲料粮

本轮关税反制增加进口成本,进而推高国内饲料粮的价格。饲料粮预计直接涨价,其中豆粕最为利好,其次是玉米。

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波动性或加强,有利于采购端具备优势的饲企加强成本优势。

饲料的下游消费端主要对接内需,受外贸扰动较小。即使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国内饲料需求仍然相对稳定,为原料管控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如圣农发展、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海大集团等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

图片


03 养殖


肉牛养殖


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明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商务部在2024年12月27日对进口牛肉启动了保障措施调查。这一举措旨在保护国内牛肉产业,防止进口牛肉的过度冲击。

2025年中央一号文已经重视牛羊产业纾困。未来海外牛肉总进口量有望迎来大幅度收缩,特别是美国牛肉进口量预计会减少,将为国内牛肉产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

从肉牛大周期的核心逻辑来看,国内产能去化幅度大,涨价刚开始,随着产能的逐步去化,牛肉价格有望逐渐回升。国内相关厂商中,例如福成股份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食品加工等服务于一体,是麦当劳北方最大的牛肉供应商。

生猪养殖


上游豆粕预期涨价利好生猪去产能。

豆粕作为生猪养殖的主要饲料原料之一,其价格上涨会增加养殖成本,进而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

在成本压力下,一些养殖效率较低、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减少产能,从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去产能进程。

当下生猪产业正处于“金猪十年”向“银猪十年”的切换期,未来十年更注重“向内走”的质量驱动。

“金猪十年”通常指的是生猪产业经历的一段高盈利时期,而“银猪十年”则可能意味着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从2025年头均市值看,其中牧原股份2000-3000元/头;德康农牧、温氏股份、巨星农牧、新希望、新五丰、唐人神、华统股份、天康生物低于2000元/头。

家禽养殖


2025年3月,关税司已对从美国进口鸡肉加征15%关税,若4月10日新措施生效,今年以来对从美国进口鸡肉加征关税为49%。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鸡肉11.28万吨,占总进口比例为11.62%,

同年12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中国自美祖代引种的唯一来源地)和新西兰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国内从美国和新西兰的祖代鸡进口全面暂停,禽流感叠加加征关税将提升白羽肉鸡引种难度&成本.

2025年3月与4月中国已对鸡肉进口加征49%(15%+34%)关税叠加海关总署暂停5家禽肉相关企业输华资质,进口成本提升&资质暂停,预计未来禽肉进口量将减少,国内白羽肉鸡企业将填补市场缺口,另外加征关税也会提升白羽肉鸡祖代引种成本

白鸡:白羽鸡肉消费受终端消费渠道影响,通常与宏观消费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若国内消费持续修复,或带动白羽鸡肉消费增加,并自下而上带动白羽鸡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市场相关厂商如仙坛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禾丰股份份额和利润空间有望显著提升。

黄羽鸡:掣肘黄鸡市场发展的原因之一为活禽渠道受限,头部企业除继续抢占中小企业份额之外,仍需进行产业链延伸,完善下游屠宰、食品加工及销售渠道的布局。黄鸡作为肉类消费中的“可选消费”品种之一(差异化定位&消费场景),有望受益消费端回升带来的红利,头部企业如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圣农发展等继续强化定价能力。

肉鸭:2024年鸭肉价格跌至低位,但鸭原毛价格大幅上涨。因2023年寒冬、羽绒库存消耗,2024年补羽绒库存需求推动;叠加鸭存栏量不足,原毛产量有限,鸭毛价格同比增长约30%~40%。新希望、桂柳牧业、益客食品、强英鸭业、天惠食品、温氏股份、华英农业、煌上煌、正大集团和鸿润食品等在产业链各细分领域有所布局。

整体来看,此次关税加征对不同农业板块产生差异化影响。饲料龙头企业有望因原料价格波动加剧而凸显采购优势;白鸡板块可能因引种收缩、养殖亏损扩散导致供给收缩,且与宏观消费正相关性较强而受益;种子板块因粮食自主可控预期加强,粮价筑底可期而迎来发展机遇。

相关推荐